第1035章 谁要是敢动我女儿,我跟他拼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无人起身。泪水在无数脸颊上结成冰痕。林婉跪倒在地,双手捂住嘴,肩膀剧烈颤抖。周野默默打开画板,开始勾线??他要画的,不再是重逢,而是这一刻的告别。
    三天后,我们在木屋原址立了一块石碑,由周野亲笔题字:“林修远长眠于此,爱未曾离去。”
    回京途中,我翻看苏婉交给我们的日记残页。她在1979年1月17日写道:
    >“他走得很安详。最后一刻,他说梦见晓月来接他,穿着红呢大衣,笑着喊他‘修远哥哥’。
    >我问他怕不怕,他说:‘怕什么?我终于能告诉她,我替她看到了春天。’
    >我把他葬在屋后山坡,facing东方。坟前种了一棵槐树苗,是从南锣鼓巷移来的。
    >胶片我藏进了铁路信号箱,托付给一个巡道工人。他说他儿子将来会懂这些。
    >如今,他儿子已是铁路局退休干部,昨夜亲手把盒子交还给我。
    >我知道,时候到了。”
    我合上本子,望向车窗外飞逝的田野。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手机震动,是教育部通知:《二十世纪情感史》教材定稿完成,首印五十万册,九月开学全国推行。附件里附了一张目录截图,第一章标题赫然是:“1975-1979:春风计划与四十七棵槐树”。
    当晚,我做了个梦。
    梦见自己回到1958年重生那天,但这一次,我没有冲进火场救陈默,而是站在巷口,看着少年时期的林修远牵着晓月的手走过槐树下。他们停下,回头对我笑。晓月说:“谢谢你,让我们被记住。”
    我醒来时,天刚蒙蒙亮。
    我穿上外套,走到纪念林。晨雾弥漫,露珠挂在新叶上,晶莹剔透。我伸手触碰一棵树干,指尖传来粗糙的纹理,像是某种密码。
    忽然,背后传来脚步声。
    是陈默,拄着拐杖,呼吸有些重。
    “你怎么也来了?”我问。
    “做了一个梦。”他说,“梦见我爸。”
    我心头一震。
    陈远山,那个曾劝林修远放弃爱情的公安局长,最终在1980年平反会上当众下跪,请求组织追认“春风”为合法组织。两年后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我一生执法,却错判了人性。”
    “梦见他在写字。”陈默说,“写一封信,递给一个年轻人。信封上写着‘致未来的爱人’。”
    我静静听着。
    他望着槐树,声音低沉:“我爸一辈子没敢爱,也没让别人好好爱。可现在,我女儿在学校交了个女朋友,回家笑着说‘妈,我要带她见你’。我妈愣了三秒,然后说:‘早点回来吃饭,我炖了汤。’”
    他笑了,眼角有泪。
    “有时候我在想,林修远他们拼命藏下的,不只是证据,更是希望。让人相信,哪怕世界再黑,只要有人记得,光就能传下去。”
    我点头。
    远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纪念碑上。四十七棵树影婆娑,仿佛在轻轻鼓掌。
    一个月后,四十七人纪念馆正式开馆。
    开幕式上,林婉作为家属代表发言。她穿着素色旗袍,手里捧着那张雪中婚礼的合影。
    “我父亲从未恨过这个世界。”她说,“他说,恨会让人变成施暴者的影子。他选择记住美??一首歌,一句诗,一个微笑。因为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微光会聚成太阳。”
    台下,一位白发老人站起来,颤巍巍掏出一枚铜徽章,高高举起。那是“春风”的槐树徽章,边缘磨损,却依旧清晰。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四十七枚徽章陆续升起,像一片金属的森林。
    周野的壁画完成了。
    整面外墙绘满了重逢的场景:李志国和沈昭在洱海畔牵手漫步,周文抱着奶奶跳入西湖春水(那是他童年未能实现的愿望),赵承业与吴桂芳在实验室相拥而泣,陈秋生跨越海峡,与陈远山的墓碑合影……最后是林修远与晓月,在南锣鼓巷的槐树下举行婚礼。她穿着红呢大衣,他戴着旧礼帽,两人手中各执一封泛黄的信,正要交换。
    最动人的是,壁画角落,画了一个正在画画的少年,背影与年轻时的周野一模一样。他面前支着画板,上面写着:“我也想被这样记住。”
    开馆第七天,来了两个高中生。
    男孩低着头,女孩替他说话:“我们……是情侣。学校不让牵手,家长说我们‘学坏了’。我们看了展览,就想来看看……这里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勇气。”
    我带他们走进主厅,播放那段最后的影像。
    当林修远说出“晓月,春天来了”时,男孩突然哭了。他蹲在地上,肩膀耸动,像要把这些年憋着的委屈全哭出来。
    女孩抱住他,轻声说:“别怕,我们现在活在春天里。”
    我递给他们两枚复制版徽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