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冒名顶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振国看向张磊,“我听说你在外面接触了一些外部投资方?”
    张磊脸色微变,但还是强作镇定:“书记,我只是想多了解一下市场情况,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合作机会。”
    “合作没问题,但我们必须确保,这些合作不会损害村集体的利益。”李振国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你真想为工坊出力,我希望你能以公开、合法的方式进行。”
    张磊低下头,轻声道:“我知道了。”
    会议结束后,张磊走出会议室,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接下来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格外谨慎。
    与此同时,李振国也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布局。他知道,仅靠监管和制度是不够的,必须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真正凝聚起人心。
    于是,他决定启动一项新计划??“百匠计划”。即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一百位手工艺大师,入驻南锣鼓巷,参与产品研发与教学,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这一计划一经公布,立刻在村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老艺人纷纷表示愿意前来交流,甚至有几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主动联系,表达了合作意愿。
    而就在“百匠计划”筹备期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封来自北京美术学院的信件送到了村委会办公室。
    信中表示,该校设计系希望与南锣鼓巷文创工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提出愿意派遣优秀毕业生前来实习,协助产品设计与包装升级。
    这封信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李振国心中的阴霾。他知道,南锣鼓巷的品牌价值正在逐步显现,而他们的努力,也开始被更多人认可。
    夜深人静,李振国又一次站在村委会二楼的阳台上,望着远方的灯火。他知道,前方的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严峻,但此刻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因为他相信,只要坚持初心,守住底线,南锣鼓巷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风吹过田野,带来了冬日的第一场雪,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十八、风起青萍:暗流中的裂痕
    初春的南锣鼓巷依旧寒意料峭,但村里的气氛却比往年热闹许多。随着“百匠计划”的推进,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艺人陆续抵达,原本宁静的村庄一时间变得熙熙攘攘。
    李振国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中却没有太多轻松。他知道,这些变化虽然带来了活力,但也意味着更多的管理压力和潜在的风险。
    文创工坊自从风波过后,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财务报表开始趋于稳定,产品设计也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与北京美术学院的合作项目启动后,第一批实习学生已经入驻,他们带来的新思路和现代设计理念,让整个团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成果带来的喜悦中时,张磊的动作再次引起了李振国的注意。
    那天傍晚,刘志远匆匆赶来,脸色凝重:“书记,我刚刚得到消息,张磊又联系了那家投资公司,而且这次谈得更深。”
    “具体是什么情况?”李振国皱眉问道。
    “据说是关于股权结构的调整。”刘志远低声说,“他提出可以将部分股份转让给这家公司,换取资金注入,并由他们协助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
    李振国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这件事必须立刻制止。”
    “我已经安排人盯住了他们的接触频率,但目前还没有正式签署协议。”刘志远顿了顿,“问题是,张磊手里掌握着不小的一笔股份,如果他真的把这部分股份卖给外人,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李振国语气坚定,“召集村两委成员,今晚开会。”
    夜幕降临,村委会会议室灯火通明。赵建国、刘志远、张德顺等核心成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各位,”李振国环视一圈,沉声道,“我们都知道,张磊最近在搞什么小动作。他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我们之前定下的原则,更可能对整个集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赵建国点头附议:“是啊,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一旦让他开了这个口子,后面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到时候谁来为南锣鼓巷的发展负责?”
    “但我认为,也不能一味打压。”张德顺缓缓说道,“张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收益分配机制不满。如果我们只是阻止他,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的事件还会再发生。”
    李振国沉思片刻,道:“老张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只靠堵,还得想办法疏。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村集体的利益不受侵害。”
    会议最终决定,由李振国亲自出面,找张磊谈话。同时,村两委将加快推动“阳光行动”的深化措施,包括进一步提高财务透明度、优化分红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等,以此来安抚人心,重建信任。
    第二天一早,李振国便约见了张磊。
    两人坐在村委会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有些紧张。
    “张磊,你最近都在忙些什么?”李振国开门见山。
    张磊微微一笑:“书记,我只是想为我们工坊多争取一些资源,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机会有很多种,但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我们。”李振国语气平静,“我知道你联系了外部投资方,还提出了股权转让的想法。我想听听你的理由。”
    张磊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说实话,我觉得现在的管理模式太僵化了。文创工坊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需求,而我们的决策流程又太慢,很多好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李振国点头,“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效率问题,就放弃集体经济的根本原则。南锣鼓巷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受益。”
    张磊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村民们迟早会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才要改革。”李振国目光坚定,“但改革的方向,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如果你真想为工坊出力,我希望你能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参与进来,而不是私下操作,制造混乱。”
    张磊低头思索良久,最终轻声道:“书记,我明白了。”
    这场谈话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让张磊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减少与外部资本的接触,转而积极参与到“百匠计划”的筹备工作中。
    与此同时,村两委也迅速落实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务报表定期更新并张贴公示,股东议事厅制度正式启动,每周一次的公开答疑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
    尽管仍有少数人对改革持观望态度,但整体氛围明显好转。
    那天夜里,李振国又一次站在村委会二楼的阳台上,望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风吹过田野,带来春天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结束。但只要守住初心,南锣鼓巷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