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这样的事儿一定要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老人沉默良久,终是叹了一声:“跟我来。”
    他领她穿过书店后堂,推开一扇隐蔽的小门,进入一间尘封已久的储藏室。墙上糊着旧报纸,角落堆着废弃桌椅。他走到东墙边,指着一块颜色略深的砖说:“就是这儿。”
    林婉儿走上前,深吸一口气,屈指轻叩??一下、两下、三下。
    寂静中,忽然传来“咔哒”一声轻响,脚下一沉,地板竟微微下陷。她急忙退后,只见那块砖竟缓缓移开,露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孔洞。伸手探入,摸出一只密封的塑料袋,里面裹着一本薄薄的笔记本和一枚金属片。
    笔记本扉页写着:
    >**《Δ声?贰》**
    >
    >编者:周云霞
    >时间:1984年夏
    >地点:西安墨香斋地下夹层
    她迫不及待翻开,内页记录着一段段口述整理稿,皆为碧云岛逃出者的回忆片段:
    >“我们被分成小组,每晚必须写‘思想汇报’,检举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往来。有人写下‘我喜欢她的笑容’,被判‘持续性妄想’,关禁闭七天。”
    >
    >“医生让我们喝一种苦涩的药水,说是‘镇定剂’,实则让人昏睡、失忆。醒来后,连母亲的名字都想不起。”
    >
    >“最狠的是‘镜像疗法’??强迫我们站在镜子前,一遍遍说‘我不爱她,我是正常的’。说错一句,就电击一次。”
    而在末尾,周云霞写道:
    >“佩佩来过这里。1984年秋,她化名‘李秀英’,在此做临时校对员。她告诉我,全国七个据点已设好,每一处都藏有一份核心证据。哈尔滨那份是录音,此处这份是笔录原件,共三十七人签名作证。”
    >
    >“她说:‘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我们就没输。’”
    >
    >“我把这份材料藏在书店夹层,密码为‘C-3/w-5/Δ-2’。若有人能解此谜,必是她信中所托之人。”
    >
    >“请带它走。我不敢留太久。昨夜有人敲门问周老师是否还在此处工作……我知道,他们又来了。”
    林婉儿眼眶发热。这位素未谋面的周云霞,竟也是“0427网络”的一环。她们如同散落的星火,在黑暗中彼此呼应,用生命守护真相。
    她再看那枚金属片,正面刻着一朵小小的槐花,背面写着:
    >**D-5/w-7/Δ-4**
    >**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旧医馆二楼档案柜**
    线索延续了下去。
    当晚,她在招待所灯下整理资料,将周云霞的笔录逐字誊抄进《沉默者档案?第二辑》。写到一半时,忽然听见窗外有动静??像是脚步声停在门口,又悄然退去。
    她警觉地起身,透过门缝往外望,只见楼道尽头一道黑影迅速隐入楼梯拐角。
    心骤然收紧。
    她立刻收拾行李,将重要文件锁进随身铁盒,连夜退房,改投一家火车站附近的快捷酒店。次日清晨,她拨通王秀兰的电话。
    “有人跟踪我。”她说,“西安这边不安全了。”
    王秀兰沉默片刻,低声问:“你还记得录音里佩佩说的那句话吗?‘只要有一份留存,真相就不会彻底消失。’你现在手上有两份证据,已经比她当年强太多了。”
    林婉儿握紧话筒:“可我不想让别人再为我牺牲。”
    “可你也不能停下。”王秀兰语气坚定,“我昨晚翻了爷爷的日记,发现他还记了一个名字??**赵佩华**,也就是佩佩的本名。她说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记录是1985年,前往武汉参加一场‘心理医学研讨会’,之后便再无音讯。”
    “武汉?”林婉儿心头一震。
    “是。而且……”王秀兰顿了顿,“爷爷写了一句:‘她带走了最后一份原始病历副本,说是‘留给未来审判用’。若她真死了,那东西一定还在某处等着被人找到。’”
    林婉儿闭上眼,仿佛看见佩佩背着帆布包,独自穿行于长江大桥的寒风中,怀里紧抱着那份足以撼动整个体制的证据。
    她睁开眼,已在心中做出决定。
    三天后,她登上前往武汉的绿皮火车。车厢老旧,暖气不足,乘客大多是返乡务工者。她坐在靠窗位置,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与村庄,手中紧握着那枚刻有槐花的金属片。
    她在新笔记本上写下:
    >**《沉默者档案?第二辑:武汉篇》**
    >
    >西安站点完成交接。获取周云霞亲笔整理之《Δ声?贰》笔录原件,含三十七名受害者口述证词,部分附有指纹印鉴。确认“0427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层级信息保存机制,采用文学隐喻、地理编码、物品传递等方式规避审查。
    >
    >新增线索指向武汉,时间点为1985年。推测佩佩曾在此留下关键证据??极可能为碧云岛原始病历副本或官方内部报告。
    >
    >安全起见,已将西安材料复制一份寄往北京一位可信学者手中,由其协助数字化保存。
    >
    >意识到行动已引起某些势力注意。后续需更加谨慎,避免单独行动。计划抵达武汉后联系当地历史研究者,寻求本地支持。
    >
    >佩佩,你走过那么多路,躲过那么多眼线,只为把真相交到我手里。我不会让它再次沉没。
    >
    >这一次,我们要让整个国家听见。
    列车驶过汉江大桥时,夕阳正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碎金跳跃。她忽然想起南锣鼓巷的那个春天,十六岁的她第一次牵起佩佩的手,躲在槐树后读一首叶芝的诗: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那时她们不懂,爱竟会成为罪证;也不知,这份爱会被迫藏进仓库、琴盒、诗集夹层,穿越六十年风雪,才得以重见天日。
    如今,她终于明白,佩佩从未真正离开。她的声音藏在每一卷录音里,她的眼泪凝在每一页批注中,她的勇气化作一道道密码,引领后来者前行。
    夜幕降临,车厢灯光昏黄。林婉儿将金属片贴在胸口,感受那冰冷的触感下仿佛跳动着一颗不肯安息的心。
    她轻声说:“佩佩,我又近了一步。”
    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如同星辰落地。而在遥远的哈尔滨B-7仓库地下密室里,那台老式磁带播放机静静伫立,墙上贴满剪报与照片,中央桌上多了一本蓝皮册子??《沉默者档案?第一辑》。
    风从通风口吹入,轻轻掀动书页。
    某一页上,两张少女的合影微微泛黄。她们站在槐树下,笑得灿烂,裙角飞扬。
    那是1958年的春天。
    也是这场漫长抗争的起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