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有一个僵尸头不抬眼不睁的捧着个猪头啃的正津津有味,小鬼子大佐一挥手,一个上尉像机器人一样走到了僵尸面前,
他抽出了武士刀,高举过头顶,猛然劈下,只见那个僵尸脑袋被砍开了半拉,武士刀嵌在了头骨之中,
僵尸仍然不在乎的继续啃食,
小鬼子大佐又啊啊喊了几声,上位抽出了50刀,又猛的一刀砍下去,这下砍到脖子上,僵尸的脑袋咕噜一下就掉在了地上,
没有脑袋的僵尸双手划拉划拉,身体才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
小鬼子......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春日的阳光洒在展馆的红砖墙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南锣鼓巷的街道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游客、学生、学者,还有不少是慕名而来的人们。纪念馆的门口,挂着一块崭新的铜牌:“烽火传音历史研究中心”,这是风波之后,市文化局为纪念馆设立的专项研究机构,旨在进一步推动对战地通讯史的深入挖掘与学术整理。
“林阿姨,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定在下周一上午。”赵志远拿着文件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市里几位老领导都会来,还有几位历史学家也会出席。”
林淑芬接过文件,翻看了一遍,点了点头:“安排得不错,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老陈和李明都在现场帮忙。”赵志远顿了顿,又说道,“对了,张文海老前辈也答应出席,他说想亲自为研究中心揭幕。”
林淑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张老一直都很支持我们,这次能来,真是太好了。”
赵志远看着林淑芬,忽然说道:“林阿姨,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把‘烽火传音’的内容做成纪录片?让更多人通过影像的方式了解这段历史。”
林淑芬沉思片刻,点头道:“这个想法不错。不过,纪录片的拍摄需要专业团队,资金、设备、人员都要考虑进去。”
“我已经联系了市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组,他们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赵志远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份策划案,“这是他们的初步方案,您看看。”
林淑芬接过策划案,仔细翻阅起来。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既有历史资料的梳理,也有实地拍摄的计划,还有对老战士的采访安排。
“这个方案挺全面的。”林淑芬抬头看向赵志远,“不过,我们得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能有任何偏差。”
“我明白。”赵志远认真地说,“我已经和张老、李明、老陈他们沟通过了,他们都愿意接受采访,讲述自己的经历。”
林淑芬点头:“那我们就先启动前期筹备工作,等揭牌仪式结束后,正式启动纪录片的拍摄。”
几天后,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如期举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来自各界的嘉宾齐聚一堂。张文海作为特邀嘉宾,亲手为研究中心揭幕,掌声雷动。
仪式结束后,林淑芬和赵志远陪着张文海在展馆里参观。张老一边走,一边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讲述那些战火纷飞中的通信故事。
“那时候,我们用最简陋的设备,传递最重要的信息。”张老的声音有些哽咽,“每一个字,都可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林淑芬轻声说道:“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
张老看着展馆里的一件件展品,眼神中满是感慨:“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你们能做这些事,我很欣慰。”
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很快展开。摄制组进驻纪念馆,开始对展区进行全面拍摄。林淑芬和赵志远全程参与,确保每一帧画面、每一句话都真实可信。
拍摄过程中,老陈、李明、张文海等人都接受了深度采访。他们的讲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情感的温度,让整个纪录片充满了生命力。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讲述这段历史了。”老陈在镜头前说道,“但我希望,这些故事能被更多人记住。”
纪录片的拍摄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剪辑成一部名为《烽火传音:战地通讯的记忆》的五集系列纪录片,在市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播出当天,纪念馆的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大家都围在电视前,紧张地等待着开播。
画面缓缓展开,黑白影像中,战地通讯员的身影穿梭在硝烟中,传递着一封封电报。旁白缓缓响起:“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有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肩负着最重要的使命……”
纪录片播出后,反响热烈。许多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表达对这段历史的敬意和对纪录片的赞赏。
“第一次知道,原来战争的背后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