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救兵终于到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位网友写道,“感谢你们,把这段历史带回到我们眼前。”
    “纪录片拍得太好了,每一帧都充满力量。”另一位观众留言,“看完之后,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市电视台的负责人也打来电话,表示希望与纪念馆进一步合作,推出更多关于红色历史的纪录片。
    林淑芬和赵志远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更是他们多年来坚持的意义所在。
    风波之后,纪念馆的工作不仅没有停滞,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中心的成立、书籍的出版、纪录片的拍摄,都是对那段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林阿姨,你说咱们接下来还能做点什么?”赵志远一边整理资料,一边问道。
    林淑芬看着窗外的南锣鼓巷,春风吹过,柳枝轻摇。她缓缓说道:“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历史不会说话,但我们能替它说。只要我们还在,这段记忆就不会消失。”
    赵志远点点头,眼神坚定:“那我们就继续走下去。”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南锣鼓巷的春风依旧带着些许寒意,但阳光已经变得温暖起来。街道两旁的柳树抽出了新芽,绿意盎然,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生机。
    纪念馆的展厅内,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自从《烽火传音:战地通讯的记忆》一书出版,以及纪录片的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历史学者前来调研,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特意前来,只为亲眼看看这些承载着记忆的展品。
    林淑芬和赵志远站在展馆的一角,看着讲解员正为一群学生讲述那段战地通讯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林阿姨,您觉得咱们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赵志远轻声问道。
    林淑芬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可以尝试把这段历史带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它,记住它。”
    赵志远眼前一亮:“对啊!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烽火传音进校园’的巡展活动,把部分展品和讲解内容带到学校,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这段历史。”
    “这个主意不错。”林淑芬点头,“不过,巡展需要场地、设备、讲解员,还有运输和安保,得好好规划一下。”
    赵志远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我可以联系几所重点中学,先从市内的学校开始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市。”
    林淑芬看着他认真记录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那就从下个月开始筹备吧。”
    接下来的几周,纪念馆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巡展活动。他们从展品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物件,包括老式电台、通信员的日记、战场上的电报稿等,同时制作了便携式展板和讲解视频,方便在学校中展出。
    赵志远亲自联系了五所中学,包括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职业中学,确保巡展的受众群体多样化。他还邀请了几位老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亲自为学生们讲解那段历史。
    巡展的第一站,是市第一中学。活动当天,学校的礼堂座无虚席,学生们早早地就坐在座位上,等待展览的开始。
    林淑芬作为主讲人,走上讲台,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段关于勇气、责任与牺牲的历史。”她缓缓开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却同样肩负着生死攸关的使命??他们,是战地通讯员。”
    她一边讲述,一边展示着展板上的照片和实物。学生们听得入神,不时低声议论,有人甚至悄悄抹起了眼泪。
    赵志远在一旁协助讲解,他播放了一段张文海的口述视频,视频中,老战士讲述着当年在战壕里发送电报的经历,声音沙哑却坚定。
    “那一刻,我知道,每一个字都可能是最后的告别。”张老的声音回荡在礼堂中,“但我们不能停下,因为每一个字,都可能改变一场战斗的命运。”
    视频结束后,现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谢谢你们,让我们知道了这些故事。”一位学生站起来,声音哽咽地说,“以前我总觉得历史很遥远,但现在,我觉得它就在我们身边。”
    林淑芬看着他,心中满是欣慰:“历史,从来都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巡展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的几站也反响热烈。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联系纪念馆,希望加入巡展计划。
    “林阿姨,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巡展带到外地?”赵志远兴奋地说,“我听说邻省的几所学校也想看看这个展览。”
    林淑芬点头:“可以考虑,但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协调。我们得先确保本地的巡展稳定运行,再逐步向外扩展。”
    与此同时,纪念馆的研究中心也逐渐步入正轨。几位历史学者开始对战地通讯史进行系统研究,整理出更多珍贵的资料。
    “林主任,我们发现了一份新的电报稿,是当年一位通讯员留下的。”一位研究员拿着文件走进办公室,“内容涉及一次关键的战役部署,很有研究价值。”
    林淑芬接过文件,仔细阅读后点头:“这份资料很重要,可以补充我们展区的内容。”
    她随即安排团队对展区进行更新,新增了这份电报稿的原件展示,并在讲解词中加入了新的细节。
    “我们要让每一次展览,都能带来新的发现。”林淑芬在团队会议上说道,“历史不是静止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去讲述。”
    赵志远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敬意。他知道,林淑芬从未停止过对这段历史的守护,而他,也将继续陪伴她,一起走下去。
    南锣鼓巷的春风依旧吹拂着展馆门口的红旗,也吹动了人们心中对历史的敬意与记忆的传承。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