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秀兰的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泪水无声滑落。她终于明白,李振国为何一直坚持写作,哪怕身体虚弱,也要一笔一画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那天晚上,她将这些笔记本交给了林淑芬,并叮嘱道:“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保存。”
林淑芬接过木箱,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会的。这些文字,不该被遗忘。”
几年后,一部以李振国为主角的纪录片电影在全国上映。影片真实还原了他的一生,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再到他晚年的写作与思考。
许多观众看完后感动落泪。有人留言说:“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平凡而伟大。”
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话题:“寻找身边的李振国”,鼓励大家记录下自己身边经历过战争、为新中国奋斗过的老人们的故事。
王秀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的关于李振国的消息,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丈夫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却通过这些文字、影像,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窗外,槐花依旧盛开,微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落下,如同当年战场上飘落的雪花。
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然落幕。
而新的篇章,正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书写下去。
……
时光流转,转眼间,南锣鼓巷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街道两旁的槐树抽出了新芽,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香。游客们三三两两地走过,有人驻足拍照,有人低声谈论着这条街背后的故事。
王秀兰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她依然每天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报、回忆往事。她的记忆里,李振国的身影从未模糊,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清晰。
这一天,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林淑芬打来的。
“秀兰姐,”电话那头传来林淑芬略显激动的声音,“国家档案馆想收藏李老的遗物,包括那些手稿、日记、照片……他们说这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
王秀兰握着听筒,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我知道了……你安排吧,只要这些东西能继续流传下去就好。”
挂断电话后,她走到书房,打开了那个陪伴她多年的木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李振国留下的每一件物品,每一本书、每一封信、每一张照片,都像是时光凝固的见证。
她拿起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李振国年轻时穿着军装的样子,英姿飒爽,眼神坚定。她轻轻摩挲着照片边缘,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老头子,你的愿望,总算实现了。”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地上,斑驳陆离,如同岁月留下的痕迹。
她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李振国躺在病床上,拉着她的手,轻声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就替我看看这个世界,看看我们曾一起走过的路。”
如今,她做到了。
她不仅替他看了这个世界,还把他的故事告诉了无数人。
夜幕降临,院子里的灯亮了起来,微风吹过,带来远处槐花的香气。王秀兰闭上眼睛,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李振国低沉而温柔的声音:
“活着,就要记住那些死去的人。”
她轻轻点头,低声呢喃:“我记得,我们都记得。”
南锣鼓巷的夜晚静悄悄的,只有风穿过老房子的缝隙,发出轻微的呜咽声。那声音,像极了当年战场上呼啸的子弹,也像极了岁月深处,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