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关于文学创作曾说过的一句话,“写作,什么也不是。”舒婷在后面意味深长地跟上一句:诗,同样什么也不是。
1986:《第三代人断想》
一一视论当代青年诗歌走向
原载于《深圳青年报》
“第三代人”这一词的出处:这个词最早也最准确是出现在四川万夏主编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上:
随共和国旗帜升起的为第一代人
文.革十年铸造了第二代人
在大时代的广阔背景上诞生了我们一一第三代人
B:第三代人诞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a:关于人道主义及异化等问题的探讨激起青年一代的广泛反响;
b:现代西方文化思潮(文学和哲学等)的介绍和科学技术的引进;
c:变革社会生活的气息尤其是观念更新的思想给人以有力的精神刺激;
d:近年来有关民族寻根意识与当代全球意识纵横认同这个深刻的文化命题被明确提出。
这几种重要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素交汇融合,为第三代人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制造了良好的氛围。(引自《新时期非主流诗歌论稿》。浙江师大乃生、阿龙著。)
P:第三代人主体结构:
成员结构:青年知识分子;
年龄结构:23-26岁区间;
艺术结构:分二大股:
a:智慧型。生活在文化层。写感受诗。
b:思想型。生活在非文化层。写体验诗。
D:第三代人的几大支流:
a:
感觉诗流(情绪诗流):代表性报刊有南京付立主编的《他们文学社交流资料》(1985二集);
北京贝岭主编的《当代中国诗三十五首》(1984),北京贝岭和上海孟浪主编的《当代中国诗七十五首》(1985);尚仲敏和燕晓冬主编的《大学生诗报》(1985);尚仲敏.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1986)。
他们认为诗是一种纯粹的东西。是形而上气氛。着重于美学意趣。语言口语化。表现手法淡化。情境的模糊性。渲染感受或情绪(直觉、梦、潜意识和幻觉等)。属灰色幽默。
b:体验诗流,集结于浙江詹小林等编的《现代诗歌报)和黑龙江.朱凌波主编的《没有门的世界》周围。
他们多从事非文化职业,常常受到各种非现代艺术力量(物质力量、社会力量、道德力量和政治力量等)的冲击。是两栖人(人格分裂)。在人海和黑夜摸寻丢失的艺术良心。他们对人生有痛苦的体验,而且把人生只当做一种体验。属黑色幽默。
凶险、怪诞、玄秘。反映了扭曲的人性之花和变态的灵魂。具思想性和抽象性。
前二派是基本流派,没有地域性。
c:城市诗流:城市诗人出产于华东师大的《夏雨岛》和复旦大学的《诗耕地》。今年将出《城市诗人》。诗人群:张小波、宋琳、孙晓刚、李彬勇及傅亮。
得益于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悠久氛围和现代沿海城市开放的优越环境。高灵敏于时间性特别是空间性。反映城市人的焦灼和抑郁。把现代都市人的异化通过情绪张力和事态传播开来。表现了行动上的无力性和精神上的有力性。受现代西方美术思潮影响严重。思维是辐射状,塑造了多维的艺术空间。笼罩?曲灼灼的城市梦。接近实验性诗流。
d:整体主义诗流:汇聚于四川盆地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第三代人同盟》和《汉诗?1986》。
是寻根意识在诗坛的直接现实。追求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类意识的逆向互补。诗人面对整体,在完成生命性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和现实有限状态的超越。实行对存在开放。语言污染。意象杂生,哲学混乱,力图建筑思维结构模式。是探索性诗流。
E:第三代人的三大特性:
a:人类性:第三代人是个人主义者和人类主义者的结合部(第二代人则是个人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共生带)。
因此他们是最现代人。他们生活在准信息社会中,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现代通讯器材的发达,特别是由于世界性语言的普及,地域性和民族性渐渐淡漠。只有真正个体的才是真正世界的。
b:文化性:第三代人生存在和平而开放的环境里,十年动乱已成为遥远的画外音了。因此他们不象第二代人有沉重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不为某种非艺术力量奉献热情。他们写诗只是写自己,从而写这个世界。写诗就是写诗是一种寄托(其实一切都不过是一种寄托)。
由于他们的诗人群主体结构是青尤其是诗人学者化的今天,随着全民族全人类
文化水平的提高,使文学特别是诗歌更富文化性。
c:整体性:我们的民族曾经是闭关锁国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