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结构和幻想性都是特殊的。
B,整体主义:整体主义也是一座庞大而颇有影响的流派。对他们的艰苦探索我钦佩,而且相信他们脱离此种模式也一定能写出漂亮的诗。如二宋(宋渠宋炜)和石光华。但对他们的艺术后果我毫不犹豫地持批判目光。那是文明的退化和精神的萎缩!在一堆叠床架屋的淹没中我无所适从.…
C,莽汉主义:葬汉主义是一波类似六十年代美国「嚎叫派」的诗歌潮流。他们以一种反文化态度恢复了人的时常比。以破坏的话言和大面积的连锁幽默体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最真诚最欺骗,最善良最凶恶,最聪明最混蛋,最坚强最颓废,最可爱最可恨,最文明最野蛮,他们粗野的坦率,坦率的单纯,单纯的孤独;他们幽默的悲伤,悲伤的愤怒,愤怒的苦闷。他们是骚动不安的灵魂是愤世嫉俗的声音是玩世不恭的目光是放浪不羁的长发。他们是心的流浪儿。一切对他们不起他们对自己不起。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不会虚伪,他们唯一的诗就是不是诗。他们的诗主要是靠奇思异想取胜。其中写得最棒的是郭力家和李亚伟。
D,「他们」,这是集合在「他们」一九八五上的一群南京、上海、西安、昆明、福州的青年诗人。他们独立而联合,属生活方式型感觉派。其中的韩东以一贯的稳定状态彪炳诗界。他的诗貌似生活经验的积累,于淡泊和平常中隐藏看高度的智慧和深刻的幽默。有无为之美、谐谑之美、怪诞之美、超脱之美,质朴之美和神秘之美六种美学特征,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和风骨,是中国诗歌面向世界自己的东西。
于坚的诗似乎太客观了,一种照相式的叙述,削弱了诗的感动力,但总的看,他的手把还是满大的,丁当的诗庄严的滑稽,伤感的优美。小君的女性诗,真情,恬静的人生态度,纯净、新鲜的语言,我非常喜欢。
E,上海诗群:a.城市诗群:城市诗人经过一段伪诗歌时期,沉溺于于虚幻的光色。分化后,宋琳的诗回归存在,流露了哲学的困惑和人生的茫然,由于他自觉坚持诗必须是一种艺术行为,因此他的诗获得了美哲学的味道。而另一位素质很高,呼声甚旺的张小波,由于诗的爆发点偏斜和非诗的干扰,使我痛惜地感到他是在浪费才华消耗激情毁灭精神。
b.海上诗群:也是一伙比较齐整的创作群。其中孟浪走得较远。他的诗有一种怪异的风格和冷峻的氛围。反映了他对人类困境的严肃思考。他的孤独、绝望和悲观,暴露了诗人良心的真挚痛苦和深邃的批判精神,正如贝岭所说:孟浪的诗有一种愤怒,这种愤怒经过抒情的处理,表现出令人哑然失笑的幽默……
孟浪的诗跳跃性很大,语言在分裂中丧失了美感。这正适合他对人类社会的自私、冷漠、虚伪和丑恶的冰冷穿透。他象一个机警的职业侦探又象一个冷酷的外科医生。孟浪的诗是中国现代诗中一种卓绝的反诗歌事实,这也是与世界文明进步的反思过程同步的。
另外,海上诗群中的王寅,陆忆敏,陈东东等的艺术水准也是很高超的。
F,体验诗:体验诗是朱凌波提出的一条诗歌概念。体验诗就是人与非人,灵与肉、理与情等诸多矛盾中的一片悲剧氛围。写非艺术非人格非人性非自由力量对生命的压迫、束缚、窒息和异化。披露两栖人的孤独和痛苦。他们有病态的体验,当这种体验不断重复且惨烈时,他们把人生只当做一场体验了。在茫芒人海和漫漫黑夜找寻自己的艺术良心并将继续丢失。他们以变形的手法折射生命之光,以扭曲的语言慰籍灵魂的废墟。体验诗为了获得现代艺术生命的效果,最佳选择就是超体验,借以制造形而上氛园。他们也写一种「原罪感」,对比童年和记忆,如今所从事的一切都彷佛充满了负疚感和羞耻感。因此,总在「下意识地洗手,彷佛要洗掉什么」。
体验诗人宋词,他的逻辑思维的混乱,他的生活经历的双重变态,他的性格缺陷,他的记忆畸型减退,他的情感疲惫,他的精神衰老,都使他的诗取得了卡夫卡氛园。
G,女诗人:a.马力:她的灵魂与世隔绝,她对女人命运的预感,使她流露出一种自虐的喜悦。她的原生孤独她的纯粹寂寞,使她进入良好的生存状态和艺术状态,读她的诗常常使我觉得我的男性清醒也许不适合于诗,真诚地为她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名誉的严重失调(也许中国还有许多这样的优秀诗人还默默无闻)感到莫名的惆怅。
b.唐亚平:唐亚平是以「黑色沙漠」组诗笼罩诗坛的。读地的诗我有一种颤栗的亲切。这女子寂寞而超然,孤单而独立。「没有黑夜,人姓将无所收益?」。她的黑夜意识温馨而溢满真情,良心和欲望醒着,宁静而骚动。充斥着甜蜜的挣扎和痛苦的**,每一次发泻都是超越,每一次唤起都是遗忘,每一次占有都是失去,每一次奉献都是空虚。当女人真正意识到她是女人时,他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