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见面是1985年,我去北京出差,历铭带我去人民大学见他,那年是他的毕业季,我们仨还一本正经地去学校外的照相馆合了影。那时的程宝林虽然还是在校生,但已在《诗刊》等主流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诗歌,出版诗集《雨季来临》。并参加了《诗刊》社的“青春诗会”,那可是官方诗坛最高的荣誉。
毕业后他分配回四川日报并娶了报社做财务的美妹,1998年,他以“杰出人才”身份移民美国。
二十多年后他回北京,历铭和我及一些诗友在常去的“老故事”餐厅欢聚。他送了每人一本他写的长篇小说《故土苍茫》。这时的他己由一个当年瘦弱的文青变成了一位粗壮的大叔,在美国大学任教。第二天我们仨单独相约,他还带了一位女粉丝,谈起这些年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和感概……
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同一个微信群里和微信的互动并时常异口同声“批判”同群在国内外不同价值观的诗友。唯一让我意外的是**和川普竞选时他选择支持川普,说他更关心普通民众。令我无语。
杨榴红:杨榴红与程宝林同是人大的校园诗人,是当时女诗人中少有的漂亮女生,还是诗坛老将邵燕祥的外甥女,后与苏历铭联袂出《白沙岛》诗选而闻名诗坛。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合集尚属首例,所以诗友们视他俩为理所当然的“金童玉女”,苏历铭虽然公开场合都予以否认但其实心里是窃喜默认的。那段朦胧的时光和情素无疑是美好而纯真的……
我应该是通过历铭认识榴红的并保持了通信联系,记得有一次到北京出差去她家里看她,还碰上和我一样留着披肩长发的“圆明园诗社”的?大春,他以酒诗享誉诗歌江湖堪称摇滚诗人。
后来榴红去了香港留学,再后来又去了美国工作并嫁为人妇。每次回北京探亲约见历铭,历铭都邀我或杨锦陪同做“电灯泡”,每次老友相聚回忆青葱岁月和诗歌年华都十分的愉快……
华海庆:我在国内与海庆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是1985年春在北京国家计委的大门口,他是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的校园诗人。那时我们都对诗歌无比上头。
再后来就听说他利用赴外工作之便去了加拿大并定居一一30年后我去多伦多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一一“2015年1月3日晚应约赴诗友华海庆家宴。畅谈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不动产之对比差异……席间问他刚移民一年的一双儿女、上海与多伦多的学校和教育谁更好?不约而同回答:多伦多。”
之前此后我俩一直在一个“八十年代”的群里并保持互动,近几年他经常发表一些毛(极)左言论,令我大为不解。但未并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们开玩笑曰“各为其主”,因为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尤其此次中美关税之战,朋友之间和微信群里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杜笑岩:“我与杜笑岩在八十年代初大学其期间就有过一面之交。他那时吉林大学《北极星》诗刊的主力诗人,1985年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新华社总社做记者。1990年赴日本留学。
我与他第二次见面是1992年的大连,当时我已投身商界正二次创业。他陪同第一任太太,大学时代的恋人一起探望岳父岳母。他一米八四的大个,一件米色风衣,身材颀长,一副金丝边眼镜后面的小眼睛总是笑咪咪的,不时射出锐利的光芒。她的太太穿着一件长款黑色皮夹克,风姿绰约,肤色白皙。俩人走在一起,才子佳人是也。我和那时还在热恋中的太太请他们夫妇俩在“天天渔港”吃了一顿海鲜,交流了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其间他在筹备办中文报纸事宜。
此次赴日本商业考察期间,我最想见的也是唯一有交情的朋友就是他了。行前我还专门上网搜阅了他的近况,尤其一个关于他的专访表明他的新闻事件已经走上正轨并大见成效了。
到东京的第三天我在出席“亚太零售商大会”大会期间接到他的电话约我?上吃“毁誉参半”的海?。因为我之后看过那部著名的纪录片《海豚湾》,所以对此次美食之险记忆犹新。他让我告之会址说派他的奔驰600来接我,我客气地推托,他用老友别见外的嘲讽口味说道:“我知道你们在国内的人都好面,也给你长长脸哈”,盛情难却我也就却之不恭了。
奔驰车载我到了一家小街深处不起眼的餐厅,店面不大但气派不凡一一坦率地说这顿海?宴我并未吃出特别的味道,但肯定花费不菲。老友的热情我是颇为心领的。
吃完饭他还请我到他刚置的豪宅喝茶,日本豪宅的标准不像国内以大为首,而是以品质,地段和服务见长。那天还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年轻太太和小公子。我对他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表示了由衷的祝贺!
转眼到了10年后的2016年,听说他携古都人的第二任太太返回西安创业,他投资叁股了一家高新区的普惠互联网金融公司任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