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离乡别走他送行时怅惘,记得他大学假期到大连看我匆匆一面的抱憾,更记得2年前与他在上海小酌他依然长发披肩的亲切和恍惚……
朱凌波:给同学少年、英姿勃发!
韩博:1989年对我的改变,是几乎每周去你报社的办公室里,听你谈文学以及中国的巨变,我明白了在这片冻土中独立思考与行动的价值。
朱凌波:89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一代人都是一个无法逆转的断崖和深渊……
韩博:改变的是中国、未变得是我们的内心。八十年代的中国肯定不是最好的历史选择,却是较好的选择……
朱凌波:八十年代起码给了我们希望和火焰。而当下中国给我们只有活着和证明你活得如何。
伊沙,沈浩波与侯马:第三代诗后有一个诗歌小帮派引起我的关注和兴趣即北师大毕业的虎弟猛人,我与他们都有一面之缘。
伊沙:2001年,伊沙来帝都,张小波约了个局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这位鬼才诗弟。之后就一直不断看到他在西安古都折腾在诗坛风声水起……
“每一次坐火车经过黄河时,中国人文化积淀里都会油然想起这是母亲河,甚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2013.7.18.我坐车经过兰州黄河大桥,突然就想起了伊沙曾经写的那首令人惊艳喷饭“反讽”名诗:《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账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一一这首诗(曾被新浪网评为“改革三十年十大流行诗歌”)对min族.主.义和ai.国.主.义的最好反省与消解与导演李安的电影《色.戒》通过“通过爱.国.青年王佳芝被汉奸易先生肉体征服的故事,完成了对家.国.情怀这一传统价值观的反拨/叛”有异曲同工之妙!”(节选自本书《青海人的兰州拉面,黄河祭与大话西游的银川》)
沈浩波:沈当年提出的“下半身诗歌”可谓惊世骇俗,也有人认为哗众取宠。包括他的“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我诗句都尽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狂徒风范!但在现实中又把“磨铁”出版机构运营得一样牛逼。是谓一码是一码,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与沈首次见面也是在廿世纪初在北平二渠道诗人的酒桌上,无非张小波、李亚伟和郭力家之流同在。点头之交而己。此弟肥头阔耳、浓眉大眼,颇具军阀或草莽之象,却是诗人+出版商。可见是文胆之人……
侯马:我与侯马(本名衡晓帆)唯一相见的一次应该是2006年左右吧,南京的诗友于奎潮来京,还有杨锦和苏历铭一起聚了一下。当时他正担任我居住北京回龙观公安分局的头。后来就听闻他一路高升升任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2019年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2020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2022年10月调任天津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2024年晋升为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以“诗人警察”的隐匿身份写着另类的“无间道”诗歌,颇似《潜伏》中的孙红雷……
朱凌波:在本篇文章的最后我突发奇想不妨以别人眼中的我或客观的我的诗人形象做个收尾,于是我在近段爆火和风靡的deepseek上输入“朱凌波、诗人”,结果出来一段言简意赅的评介还蛮准确和令我满意的,特收录于此:
“文学史评价:朱凌波被视作中国先锋诗歌的“失踪者”之一,其短暂而激烈的创作期留下深刻印记。
学者张清华在《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中提及他的诗歌“以冷峻的刀锋剖开现实的表象”。
?跨界、沉寂与回归:
?1990年代后,朱凌波一度淡出诗坛近30年,转向商业领域(同名商业地产专家),近年(新冠前后)重新回归诗歌创作。
?后现代主义倾向:
诗歌中常体现对意义、权力、文化的质疑,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荒诞感。
?语言风格:冷峻、凝练,带有隐喻和哲学意味。
.主题探索:常涉及现代人异化、城市生活疏离感等。
.形式创新:尝试打破传统诗歌结构,注重意象的跳跃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