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人生的本质质就是惶惑》
一一王小妮近作散谈
1986年7月21日《诗歌报》
导言:在诗的长跑途中,一九八零年前后崛起的那批朦胧诗人,近期他们谁跑在了前面?该文认为:“‘崛起的诗群’那一帮人,只有王小妮露出了超越的端倪。”
她的情感和肉体已经莅临母性的成熟。但思想却出现空前绝后的茫然一一
“她是谁,她在哪儿,/她要做什么?/这,永无答案。”
诗人木然地“坐在许多自纸面前”,试图“不讲话”,试图走入“冥冥静夜”。然而“儿子在我的脚下/不断调换车马阵容/我愿他做个不孝子孙。”
“你在我身后/常常俯身又毅然离开/我只喜欢坚定的男人”。
“朋友分别在八个远方/不必通信/绷直了脸互致问候”,
“识人走近来又躲避/晃来晃去的影子/使我活生生快乐。”
记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杂糅在一起,象败叶象麻雀,落满心理空间,竟是胡思乱想乱思胡想胡思乱想。有时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又如云如墨。睁眼闭眼都一样。墙壁是有声的,成了恐怖和神秘的象征,喧嚣是无形的,真闹得烦死人了。
诗人六神无主,诗人惊恐不安,诗人疲惫不堪,诗人神经衰弱了一一
“在他骗了千次之后,/让我也行骗一次。”
“我举着世界之帽,/走回人群。/我发现它不过是一块殒石,/而且一吹即散。”“在一个冷的乱跳的白夜,/我这微弱不堪的人/呆呆地坐着。”
“有许多羽毛还是冷,/我对咖啡说,/让我变回人吧。/这瓶我亲自买回东西回答,/早就来不及的。
“我在黑暗中/被黑洞洞的畏惧塞满,/每面?壁都伸出手来,/世界上/怎么会有非人之手,!”.
我想写女诗人,不只是想写她。还因为她的诗中有一个男人的影子。女人的一半是男人一一
“从此,此屋自我封闭,/里面的主人/再也没有出来。”
“不见了他/使他们全部空洞。”
“他的笑遥遥传来,/他们自认倒霉./悲惨地转身,/另谋生路。
“有一个人/突然/想回顾他走过来的路,/刚掉转头,/一只脚就/沉痛如负枷,/另一只脚/严正地追问:/你想好了吗?”
“他越想回头,/就越行色匆匆/超过路人。”
我说的近作,是指他们伉俪南迁后的。
人是很脆弱的动物。变故可能导致精神上甚至肉体上的死亡。然而女性的神经之网是纤细而柔韧的。诗人是神经质的,一种半呆半痴的表象。诗人已经魂不附体了,常常是躯体戳在人间,尚有余温,而精气早飞升天外了。
王小妮的茫然,是一种全方位高层次的茫然。是杰出的诗人必然的过程和结局。呜乎!瞳孔扩张,目光四散,遁入空门最好,遁入空门最好。
但愿,“诗人是醒着做梦,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是他找得到从想象世界回来的道路”。
我觉得“崛起诗群”那帮人,只有王小妮露出了超越的端倪。(即便是舒婷的“电视诗”也是失败的,是平常之作)。王小妮的近作笔笔皆是人生极致悲剧氛围。针灸一般,专找穴位,细细地凉凉
捻将进去。随手拈来,随便的完整,淡泊的奇诞。炉火纯青,大智若拙。
且看这些绵长而迷乱的题目吧:
《鸟所炮出来的巨型悲剧》
《曾经有人试图追寻什么来路》
《我会见世界,只想证实他惯于一个人》《一幅照片所带来的绵无际的麻烦》
《一瓶雀巢咖啡帮我浪迹黑夜》
在错杂的路口,遇见一个错杂的路人》
诸此类别具一格。
对于女诗人王小妮的近我想借用一位著名小说家的来概括:人生的本质就是惶惑。
一九八六年五月于黑龙江
二.《王小妮诗歌世界解析》
一一评王小妮诗集《我悠悠的世界》
原载《诗潮》1990年第2期
1988年1月至8月,王小妮写出了她十分重要的一部诗集《我悠悠的世界》(油印)。这部由四十多首诗组成的诗集,是她最终由朦胧诗人升华为纯粹的现代诗人的标志。她创造了只属于她自己的、另一个完整的世界。
一、玉小妮自画像
在王小妮编织的诗歌世界里,她以两类形象面向自我,面向人们。
(一)旁观者
“可能这个世界/只是安排我来注视的。”
最初,这种尴尬的身份或许并不是王小妮自愿选择的,而是外面那个冷漠的、缺少人道主义的世界胁迫出来的。随着外面那个虚无世界的日益物化,王小妮仿佛也甘心如此的地位,并自以为傲了。
(二)自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