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千层薄膜筑天工,晶璨微光照远鸿。
精雕细琢纳原子,千锤百炼铸锋芒。
量产一线星联起,敢问谁主问江东?
潮涌科技重风云,未来已来更无穷。
-----------------
李凡站在星联半导体的技术研发大厅里,背对着那些闪烁的屏幕,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窗外那片繁忙的工地。
如果说过去接近10年的时间里,星联已经在芯片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那么接下来的10nm节点的挑战,将是一场真正的“生死攸关”的战斗。
“我们不能再等了。”李凡的语气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10nm节点,必定是我们下一阶段的核心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薄膜沉积技术和纳米级掺杂技术的突破,已经是时间上的迫切需求。”
汪怀君不由得打了个寒战,看到李凡这样严肃的表情,他深知,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可能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
星联早在数年前就决定冲击10nm制程,而现在,正是到了刀尖上舞蹈的时候。
“是的,李总。”汪怀君调整了下眼镜,站直了身子,走向大屏幕。
他打开一组实验数据,指向其中的一项指标,“目前,薄膜沉积的精度和均匀性,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差距。”
“还有,掺杂技术——尤其是纳米级掺杂——的精度差距也很大。我们要在这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短时间内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现成技术。”
李凡点了点头,嘴角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没错,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没有别人走过的路,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机会。”
汪怀君思考了几秒钟,突然开口:“不过,说起来,10nm制程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多的是要在现有的设备上,进行大量的升级与改造。”
“薄膜沉积和掺杂技术,都是需要更高精度设备来支撑的,现有设备很难满足这种精细化要求。”
李凡笑了,眼中闪烁着某种坚定的光芒:“设备?你以为我们就只有这些设备吗?再说了,谁说我们不能改进设备?升级,或者干脆自己造!”
“自,自己造?”汪怀君有些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李凡会提出这个解决方案。显然,李凡已经开始提前布局了。
“没错,”李凡语气坚决。
“芯片制造工艺的革新,设备的升级,甚至是设备的自主研发,都需要我们自己动手。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产业链的掌控和自主权的提升。”
他顿了顿,“而且,想要在10nm节点上立足,根本不能指望市场上现成的设备能一蹴而就,咱们得靠自己。”
汪怀君脑海里闪过一丝光芒,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不过,李总,现有设备的技术壁垒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在薄膜沉积技术上,像原子层沉积(ALD)这种设备,市面上基本上都已经有了,但大多数都很昂贵,而且还不够成熟,改进难度极大。”
“我知道,但挑战本身就是机会。”李凡冷静地回答,“让我们找出最适合我们的技术路径,既可以改进现有设备,也可以考虑自主研发——关键是,不能再在原地踏步。”
【薄膜沉积技术:精准控制每一层原子】
薄膜沉积技术,尤其是在10nm节点制造中,薄膜的均匀性与精确度,是影响芯片性能的至关重要因素。
就像在烘焙过程中,如果面粉不均匀,面包无论怎样烤,都是“坑货”——这道理对芯片制造同样适用。
薄膜如果沉积得不好,晶体管的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如何控制薄膜的厚度。”李凡坐回到会议桌旁,打开了一份技术报告。
“特别是在10nm制程中,每一层薄膜的厚度,都直接决定了晶体管的性能。我们必须通过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来精细控制沉积厚度,做到精准到原子级别。”
汪怀君拿起笔,开始在纸上画出复杂的设备结构图:“ALD技术,表面处理反应的关键在于如何精准调节沉积条件,控制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气体的种类等因素,来保证薄膜均匀且高度一致。”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问题是,现有的ALD设备,大多依赖国外供应商的技术,我们的设备升级是否能追赶得上?”
李凡目光坚定地看向他:“追不上,我们就自己做。”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星联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纳米级掺杂技术:精确调控晶体管的导电性】
接着,李凡转到另一个话题:“掺杂技术,也是关键。”
他敲了敲桌面,“为了达到10nm制程的导电性要求,掺杂的精度必须精细到原子级。每个原子的位置都不能出错,否则,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