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省长之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知道,有人在行动。也许就是当年那个“老陈”的同事,或是某个曾被周正华帮助过的百姓,又或是体制内尚未彻底麻木的良心。
    而她要做的,是让这些微弱的火种,不被黑暗吞没。
    一周后,清明将至。回声馆迎来一位特殊访客??一位身穿旧军装的老人,胸前别着几枚褪色勋章。他名叫陆振邦,八十二岁,是当年川滇矿区事故的幸存者之一。他带来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封面写着:“矿工兄弟们的名单,不能让他们变成数字。”
    “我们死了十六个。”老人声音沙哑,“可上报只写了七个。剩下九个,说是‘临时工,不算编制’,连抚恤都没有。他们的名字,连纸都没印过。”
    苏晚接过日记,一页页翻看。每个名字旁边,都记录着籍贯、家庭情况、下井前最后说过的话。其中一页,赫然写着:“李春强,云南昭通人,母亲患病,弟读初二。临行前说:‘这班我替大山上,他娃刚出生。’”
    她心头一紧。
    张大山替班,李春强替他下井??原来这才是真相。
    她立即调出群鸣数据库,将陆老提供的名单与“星火档案”比对,结果令人窒息:这九名被抹去身份的矿工,其情感频率全部呈现“被压制态”??即意识残留强烈,却被某种外部力量强行阻断传播路径。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压制模式与二十年前某位高官在任期间推行的“舆情管控技术试验”高度吻合。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林念会在笔记中写下:“有些死,是第二次死亡??第一次是身体,第二次是名字。”
    她决定为这九人举行一场“归名仪式”。
    清明当天,青云湖畔搭起一座素白祭台。九盏灯依次点亮,每盏灯下放着一张写有名字的木牌。苏晚站在台前,身后是陆老、张大山、周正华的儿子,以及数十位闻讯而来的受害者家属。
    她按下群鸣系统的全局广播键,声音传遍全国三百余个接入站点:
    >“今天我们不念悼词,不烧纸钱。我们要做一件最简单的事??把名字,还给他们。
    >
    >第一位:王志国,四川南充人,妻子产后大出血,他想多挣三千块医药费。
    >
    >第二位:刘福生,贵州毕节人,父亲瘫痪在床,他是家里唯一劳动力。
    >
    >……
    >
    >第九位:李春强,云南昭通人,母亲体弱,弟弟待考高中。他替人下井,再未归来。”
    每念一个名字,台下便有人点燃一支蜡烛,轻声重复:“我听见你了。”
    当“李春强”三个字落下时,天空忽然飘起细雨。张大山跪在地上,双手捧着那枚编号047的矿工牌,哭喊:“兄弟!我对不住你!我要是知道你是替我上的……我宁可自己死!”
    就在这时,群鸣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情感波形出现异常波动。苏晚迅速调出数据,只见李春强的残留频率竟在雨中剧烈震荡,随后,一段从未出现过的脑电余波被捕捉到:
    >“哥,不怪你。我愿意的。”
    全场寂静。
    苏晚含泪抬头,望向雨幕中的湖面。蓝花在雨中低垂,却依旧挺立,仿佛在替那些无法站立的人,继续生长。
    仪式结束后,她收到一条匿名短信:“你在查的事,有人要动手灭口。小心身边人。”
    她盯着手机,久久未动。
    谁是“身边人”?
    她逐一排查近期接触者:志愿者、记者、政府联络员、技术人员……忽然,她的目光停在一份来访登记表上??上周三,一名自称“省文化厅调研员”的男子来馆参观,登记姓名为“陈志远”,备注栏写着:“对群鸣技术感兴趣,愿提供政策支持。”
    她立刻调取当日监控。
    画面中,那人背影熟悉。她放大面部轮廓,对比数据库,心跳骤然加快??此人竟是当年国务院某部门负责“社会稳定评估”的副处长,曾在林念失踪前一周与其有过三次密会,后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销声匿迹多年。
    而更令她脊背发凉的是,这人的指纹信息,竟与十五年前周正华车祸现场附近一处废弃电话亭的提取样本部分匹配。
    她立刻启动“蜂巢预警”机制,将所有核心数据迁移至离线存储,并通知各地群鸣节点进入静默状态。同时,她悄悄联系公安部一位老友,请求协助调取“陈志远”的真实身份档案。
    答复很快传来:**无此人备案。身份证系伪造,人脸识别库标记为“高危规避对象”。**
    苏晚坐在灯下,窗外风雨交加。
    她知道,对方已经盯上这里了。也许是为了阻止更多历史真相曝光,也许是为了掩盖某个仍在权力核心运转的利益链条。
    但她也清楚,自己不能再等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