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所有常驻志愿者,宣布一项新计划:“声音返乡行动”??将已识别的遇难者遗音,送回他们的故乡,由当地村民、亲属或学生公开播放,完成“最后一次对话”。
第一站,便是李春强的家乡,云南昭通大坪村。
五天后,苏晚带队抵达。村子依山而建,贫瘠而安静。村口立着一块石碑,刻着“脱贫攻坚示范村”,可屋檐下仍挂着陈旧的玉米串,墙角堆着未拆的扶贫物资箱。
他们找到李春强的母亲??那位曾来过回声馆的老妇人。老人见到苏晚,颤巍巍地从柜子里取出那盘“留给娘”的录音带,紧紧抱在怀里。
“我天天听。”她说,“夜里睡不着,就放一遍。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还在灶前做饭,他在外头喊‘娘,我回来啦’。”
苏晚红了眼眶。
当晚,全村人在晒谷场集合。一台老式喇叭接上扩音器,播放李春强的录音。山风呼啸,声音断断续续,可每一个字都像钉子,扎进人心。
当听到“娘,我想回家”时,整个村庄陷入沉默。紧接着,一个小孩突然哭出声,随即,越来越多的人低头抹泪。
村支书站起来,声音哽咽:“我们……我们对不起春强。当年村里为了拿补助,把他们都说成‘外来务工’,不给立碑。我以为过去了就算了……可今天我才明白,有些事,永远过不去。”
苏晚走上前,将录音母带交到老人手中:“您想回他一句吗?就在大家面前。”
老人点点头,在众人注视下,对着麦克风,一字一句地说:
>“强子,娘今天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你是咱大坪村的儿子,你的名字,写进族谱了。你走的那天,桃花开了,现在年年开,开得可旺了。娘不苦,你也别苦。安心走吧,下辈子,换娘来养你。”
话音落,全村齐声应:“听见了!我们都听见了!”
那一刻,群鸣系统自动记录下现场情感峰值,生成一道独特的声纹图谱,命名为:“**大地回响**”。
返程途中,苏晚接到消息:国家档案局正式立项“无名者归名工程”,首批拨款两亿,用于借助群鸣技术还原近三十年重大事故中的失踪人员身份。同时,教育部拟将“倾听教育”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
她靠在车窗边,望着飞逝的山野,忽然觉得,林念从未离开。
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千万人的耳朵里继续说话。
回到青云湖,已是深夜。她刚推开小屋的门,却发现桌上多了一封信。信封没有署名,只有一行钢笔字:“给还在听的人。”
她拆开,里面是一张老照片??林念站在一群矿工中间,笑容灿烂。背面写着: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了。但请记住,真正的桥,不是技术,不是系统,而是当你明知危险,依然选择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
>
>继续听下去。别让他们真的消失。
>
>??林念”
泪水滑落,滴在照片上。
她轻轻将信收好,走到操作台前,打开群鸣主界面。最新一条上传记录跳入眼帘:
**送件人:匿名
物品:半截铅笔+烧焦的作业本
备注:地震废墟下压着的孩子,最后写的字是“妈妈,我不疼”。**
苏晚深吸一口气,戴上神经接口,轻声说:
“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