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 鸟飞走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有干部撑腰。出事后,调查组来过一趟,第二天就撤了。死难名单也没公布,只说是‘违规作业引发事故’。”
    苏晚冷笑。又是这套说辞。二十年过去,有些地方的黑暗,从未真正见光。
    她站起身,走到墙边的操作台前,调出群鸣网络的全球共享节点图。如今,已有超过十二万志愿者接入系统,分布在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只要她愿意,这一段录音可以在十分钟内传遍世界。
    但她没有立刻上传。
    她在等一个决定??不是技术上的,而是道义上的。
    因为一旦公开,不仅会牵出当年的权钱勾结,更可能引爆新一轮舆论风暴。而这一次,矛头直指仍在位的一些官员。
    她想起陈立诚的话:“我们怕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心承受不了真相的重量。”
    可如果永远因为“怕”而沉默,那群鸣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小石头跪地痛哭的模样,想起那位母亲捧着收音机喃喃自语的夜晚,还有林念在视频中那句:“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她睁开眼,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指令:**启动“破茧协议”**。
    这是她为极端历史遗音设计的特殊传输模式??不依赖中央服务器,而是通过情感共鸣自动寻找最具关联性的接收者。比如,曾参与掩盖真相的人,内心若有残存良知,便会在特定时刻“听见”这段声音。
    与此同时,她将录音与矿难资料打包,匿名发送给三家独立媒体、两名退休记者,以及一位曾在国务院信访办工作过的老检察官。
    做完这一切,她回头看向张大山:“你兄弟的名字,叫李春强,对吗?”
    男人一震,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他妹妹都没告诉我全名……”
    “因为他刚才,又说了一遍。”苏晚轻声道,“而且,不止一次。”
    张大山怔住。
    苏晚打开群鸣的情绪回溯界面,投影出一段三维声场模型:在录音结束后的第七秒,空气中仍残留着微弱的脑电波信号??那是人在极度执念下,意识短暂脱离肉体所留下的“声音余晖”。
    画面中,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矿道尽头,手里提着安全帽,嘴唇开合,无声地说着:
    >“娘,我想回家。”
    张大山扑通跪下,额头抵地,嚎啕大哭。
    苏晚没有阻止。她知道,有些眼泪,必须流完,灵魂才能轻一点。
    三天后,第一篇报道刊发,标题是《被掩埋的047号矿工》。文章详述了二十多年前那场矿难的来龙去脉,附有录音原文、幸存工人证词,以及一份当年被篡改的伤亡统计表复印件。
    舆论迅速发酵。
    第六天,一名自称是赵姓矿主司机的男子实名举报,称当年矿难后,有两名政府人员亲自到场,下令“低调处理”,并收受五十万元封口费。
    第十天,那位退休检察官联合民间公益组织,向最高检提交申诉材料,要求重启调查。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半个月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来到回声馆。她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布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年轻的李春强,穿着矿工服,笑容灿烂。
    “我是他娘。”她说,“我听了录音……我儿子,终于回家了。”
    苏晚扶她坐下,倒了一杯热茶。
    老人握着照片,泪水滚落:“这些年,我总以为他是嫌穷,跑了,不要我了。原来……原来是这样。”
    她忽然抓住苏晚的手:“姑娘,你能让我也说一句吗?就当是……回给他。”
    苏晚点头,启动录音。
    老人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强子,娘对不起你。你不该替家里扛这么多。你现在安心吧,弟弟上了大学,当了老师。桃树年年开花,我每年都剪枝。娘没冻着,也没饿着。你要是冷,就往亮处走,别在黑地里待着……娘爱你。”
    录音结束,老人久久未语。
    苏晚将这段母语录入群鸣系统,标记为“回应?春茧”。系统自动将其与原录音匹配,在数据库中形成闭环。
    那一刻,李春强的情感波形终于趋于平稳,不再躁动。
    苏晚知道,他“走”了。
    又过了一个月,国家监察委通报:已对某省三名former官员立案调查,涉“九十年代末重大责任事故瞒报案”。同时,民政部宣布将建立“无名遇难者身份识别工程”,借助群鸣技术辅助辨认历史灾难中的失踪人员。
    青云湖的访客更多了。
    有人带来文革时期烧毁的家书残片,有人送来地震废墟中挖出的儿童日记。甚至有一位老兵,背着半截断裂的步枪,说那是他在老山前线阵亡战友的遗物,想“听听他还恨不恨战争”。
    苏晚一一接待。
    她不再只是“守桥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