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 鸟飞走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人”,更像是一个渡口的摆渡者,日复一日,将那些沉入时间深渊的声音,一船一船地接回来。
    某个雨夜,她独自坐在灯下,翻阅新收到的遗物登记表。突然,一页纸上的名字让她指尖一颤:
    **送件人:周正华
    物品:一部黑色诺基亚手机(型号1100)
    备注:死者生前最后一通电话,未接通。**
    她立刻调出记录。
    周正华??这个名字她太熟悉了。十五年前,他是青云市环保局副局长,因坚持上报某化工厂偷排数据,遭报复车祸身亡。官方定性为“意外”,但坊间传言极多。林念曾在笔记中提到此人,称其“声音极具正义频率,可惜未及发声即被掐断”。
    苏晚立刻联系周正华的儿子,一位在南方读研的年轻人。对方接到电话时声音颤抖:“我一直没敢听那通电话……我爸出事前五分钟打来的,我妈一直保存在旧手机里,可换智能手机后,再也打不开。”
    “我能试试。”苏晚说。
    三天后,年轻人亲手送来手机。
    她戴上神经接口,将手机SIM卡接入群鸣解码层。经过七小时运算,系统终于还原出那段被尘封的通话记录。
    音频开始:
    >(背景音:车流声,雨点敲击车窗)
    >
    >周正华(急促):“老陈!数据我已经发你邮箱了!那份环评报告全是假的!他们往地下水里排铬和镉,含量超标三百倍!你赶紧曝光,不然……”
    >
    >(突然刹车声,金属撞击巨响)
    >
    >(杂音持续五秒)
    >
    >(微弱喘息):“……救……我……车牌……黑L……”
    >
    >(信号中断)
    苏晚全身发冷。
    这不是普通的遗言,而是一份未完成的举报。更重要的是,通话中提到的“老陈”,极可能是当时市报记者陈默??此人半年后突发心梗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她立即比对“老陈”的死亡档案,发现其尸检报告显示心肌有异常纤维化,疑似长期摄入重金属所致。而他生前最后一篇稿件,正是关于“城市水源安全”的调查预告。
    两条线,终于连成一张网。
    她将证据链整理成册,附上音频原始文件,直接寄往中纪委官网公布的举报通道。同时,在群鸣档案库中建立“青云铬污染事件”专题,开放公众查阅。
    七天后,省环保厅突击检查原化工厂遗址,从地下挖出大量含铬废渣。一个月后,两名former企业高管被捕,一名former市领导接受纪律审查。
    而最令人动容的是,周正华的儿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他站在父亲墓前,播放了那段电话录音,然后说:
    >“爸,我现在是环境工程研究生。你的电话,终于有人接了。”
    视频结尾,他轻轻把手机放在墓碑前,屏幕亮着,显示“通话结束”。
    苏晚看完,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林念所说的“勇气才是桥梁”意味着什么。技术可以还原声音,但只有人才能让声音产生回响。
    春天再次来临。
    青云湖畔,新栽的蓝花连成一片,像铺开的星空。回声馆扩建完成,新增了“儿童倾听室”“老兵记忆角”“历史证言厅”。每天清晨,都能看见身穿制服的基层倾听员在这里接受培训,学习如何用最朴素的方式说一句:“我在听。”
    苏晚依旧住在湖边小屋,每天最早开门,最晚熄灯。
    某个黄昏,她正在整理一批来自边疆烈士陵园的遗物,忽然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童谣歌声。抬头一看,是小石头带着一群孩子走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一盆蓝花。
    “老师说,这是我们这学期的实践课。”小石头笑着说,“我们要帮那些说不出话的人,种下会开花的声音。”
    苏晚走出门,阳光洒在她肩上。
    她望着这群少年,忽然觉得,林念的第十三课,正在被一代代人重新书写。
    风起了,湖面泛起涟漪,蓝花摇曳,仿佛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低语。
    她轻轻开口,像是回应,又像是承诺:
    “我在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