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预想中的百姓们争先恐后、“某某某”抢着报名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陈知县愿意剿匪,百姓们很开心,但你要他们出力,那百姓们可就不喜欢了。
大宋可没有后世“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观念。
受五代十国武人乱政的影响,再加上大宋开国时一些武将不当人的做法,大大降低了武人在百姓们眼中的形象。
更别说大宋实施的“有叛兵无叛民”的政策,以募兵代替赈济,地方上的一些地痞无赖、牛鬼蛇神全往军队里塞。
造成了冗兵的同时还导致大宋军队素质的降低。
远的不说,发生在雁门县百姓们眼前的“大宋军队抢劫案”那都不是一件两件了。
“贼配军”就是百姓们对大宋军队素质最直观的认识。
现在陈知县讲得好听点叫“共兴大业”,讲得不好听一点不就是让他们的好儿郎去送死吗?
进了剿匪队和送他们进军队在百姓们没什么区别,硬说要有,也就是脸上没有刺字。
他们可不想看到平日里乖巧的孩儿从剿匪队回来后,给自己取了个诨号,还满嘴胡话。
魏珏也不想看到陈昭招人,陈知县这是想把他还有衙门里所有的捕快,一起踢出雁门县的治安系统吗?
要知道上山剿匪意味着流血牺牲,但同样也意味着建功立业!
这些衙门里的老人们混不到功业,那不是会被姓陈的以“尸位素餐”为借口清理出去?
这样的话...
他这个县尉岂不是被架空了?
更可怕的是...
姓陈的该不会发现山上的山贼是衙门里的捕快兼职做的吧?
这可不行!
魏珏说道:“陈知县,现在衙门里并不缺捕快,下官相信他们一定能助您完成剿匪大业的!”
衙门里的捕快...不也是业绩的一部分吗?
“衙门里的那些老人,本官有更重要的事安排他们,这剿匪之事,就不劳魏县尉费心了。”
陈昭轻声说道。
什么叫不劳魏县尉费心了?
他才是雁门县治安负责人!
按理来说陈昭的所有剿匪计划都应该和他商量才是。
这是什么?
这就是赤裸裸的夺权!
上次被陈昭堵了回去,这次魏珏要抢占先机,可不能让陈昭在百姓面前把好事都做了!
可惜陈昭预判了他的预判!
先他一步拍了两下手掌,提前终止了魏珏的发言,随后大声喊道:
“来人,抬上来!”
在外面等候已久的秦平安和石嚣两人往手上吐了一口吐沫,随后搬动两个大箱子走到中央。
“让让,都让一让!”
待箱子放下后,陈昭将其打开。
“哇,银色传说!”
只见两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满满当当的银锭,成色上好,三大家族也不敢拿些水货来坑骗陈昭,这太低级了。
白银在大宋虽然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但人家稀缺性就摆在那里,比铜钱值钱多了。
站在这儿的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哪见过这架势?
白花花的银锭,虽没有阳光的照耀,但一样能晃瞎他们的眼!
“严家和冯家真是不要脸,这么多银子他们是真舍得给啊!”魏珏在心里暗骂道。
三大家族表面合作,但暗地里竞争的手段也不少。
陈昭的到来,对三家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对严家来说最为沉重。
都想借着知县的手铲除剩余两家。
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别人府上不要紧的位子上安排了探子。
昨天从府上出去了几口箱子,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箱子里面装得是铜钱还是银子,或者是...除了当事人和挑担子的人以外,就不得而知了。
在魏珏看来,陈昭能拿出两大箱银子,肯定是另外两家为了讨好他故意多给了些,他们魏家却傻乎乎地要多少给多少!
魏珏明白陈昭今天针对他的原因了!
果然有钱人就是贪啊!
谁多给了我不知道,但谁少给了我是一清二楚!
他决意今天回去就让家主再送两百贯到陈昭府上。
“这魏珏一会儿惊,一会儿怒的,是在想些什么?”
感知到魏珏复杂的内心变化,陈昭很是疑惑。
魏珏对陈昭的认知还是有些刻板印象了,目前看来,陈昭的做派很有体恤百姓的君子之风,总不可能当着百姓的面骗人吧?
这两大箱子里面装得肯定都是满满的白银。
其实不然,三大家族也就是在时间上较量了一番,但都只送来了总价值两百贯的财物,不多不少。
这两个箱子上面摆的是白花花的银锭,实则下面垫着的全是铜钱。
赌的就是百姓们不会哄抢这过来验验成色,当然,陈昭也不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