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霓虹广告牌忽明忽暗,标语不断闪烁:“情绪稳定是公民责任”“异常共鸣已被标记”“请立即前往最近的心理调节中心”。
巡逻无人机的数量翻倍,红外扫描频率提升至每秒三次。显然,控制局已经察觉到了异常传播趋势,并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但奇怪的是,这些无人机飞行轨迹出现了微小偏差,仿佛受到某种看不见的力场干扰。露西躲在一处地下车库入口观察良久,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附近有人类情绪剧烈波动??哪怕只是一个路人看到旧照片流泪??无人机就会短暂停滞一瞬,像是被某种声波击中。
“结构性共感”不仅存在于建筑与大地之间,也开始渗透进机械系统。
她趁一台无人机调整姿态的间隙冲出掩体,沿着排水渠快速前进。雨水顺着铁梯淌下,打湿了她的肩膀。越靠近E-09,空气中的气味就越沉重??消毒水、烧焦的塑料、还有淡淡的血腥味,混杂着某种类似童年卧室里陈旧毛毯的气息。
疗养院的大门早已坍塌,锈迹斑斑的铁栏歪斜地插在地上,像一排死去的牙齿。主楼外墙爬满了藤蔓状的数据线缆,那是后来私自接入的居民用来偷取电力的痕迹。但露西注意到,这些线缆在接近建筑内部时全都中断了,仿佛有什么东西拒绝外部能量流入。
她小心翼翼踏入大厅。
地板碎裂,天花板悬挂着断裂的吊灯,墙皮剥落处露出层层叠叠的涂鸦。有些是潦草的抗议口号:“我们也有心”“别让我们忘记痛”;有些则是重复的名字,被不同笔迹一遍遍书写,直到墙面变成一片墨色迷宫。
而在正对大门的墙上,有一幅巨大的壁画。
它由无数张撕碎的照片拼贴而成,主体是一个小女孩的侧脸,眼睛闭着,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梦中微笑。但她头顶上方,漂浮着一圈齿轮形状的光环,每一枚齿牙里都嵌着一个表情扭曲的人脸。壁画下方写着一行血红色的字:
>“她说,如果我不再哭,妈妈就会回来。”
露西感到喉咙发紧。
她认出了这句话。
在那份残缺日志里,有个编号K-17的女孩曾多次提及类似话语。她是实验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连续三个月未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波动,甚至在目睹同伴自残时仍保持平静微笑。最终,她在一次例行检查后失踪,官方记录为“心理重构完成,转入高级适应阶段”。
但现在看来,她并没有被“完成”。
她只是把所有的哭声,藏进了画里。
露西缓缓走近壁画,伸手触碰那行字。指尖刚接触到颜料表面,整幅图像突然轻微震动,紧接着,从墙体内部传来一阵低频嗡鸣。她迅速后退,只见壁画中央的小女孩眼睛缓缓睁开??不是物理移动,而是画面中的色彩重新排列,构成了一种动态错觉。
然后,声音响起了。
不是从扬声器,也不是空中广播,而是直接从她的颅骨内侧传来,如同神经电流刺激听觉皮层所产生的幻听。但露西知道这不是幻觉。这是**神经共振传输**,一种只对特定生物频率开放的信息通道。
“你来了。”那个小女孩的声音说,稚嫩却带着不属于年龄的疲惫,“我等了很久。”
“你是K-17?”露西问,声音有些发抖。
“我是很多个‘我’。”她说,“我是第一个学会把眼泪吞下去的孩子,也是最后一个记得怎么笑出声音的人。他们以为切除情绪就能得到顺从,但他们错了。情绪不会消失,只会变形。我的悲伤变成了静电,我的愤怒变成了磁场,我的思念……变成了这首歌。”
话音落下,旋律响起。
依旧是《小星星》,但这一次,每一个音符都伴随着一段记忆碎片涌入露西脑海:一个母亲蹲下身子抱住女儿说“只要你听话,我就永远不走”;医生拿着注射器微笑着说“疼痛是没有必要的”;一群孩子围坐在教室里,轮流朗读自己写下的“忏悔书”,内容全是“我不该感到孤独”“我不该想念爸爸”……
画面越来越快,最终凝聚成一句话,刻在一面虚拟黑板上:
>**“完美儿童的标准:零情绪残留。”**
露西跪倒在地,头痛欲裂。她想捂住耳朵,却发现这声音根本不经过耳膜。它是直接从她内心最深处被唤醒的??那些她也曾努力压抑的记忆:母亲去世那天,她站在太平间外,明明想嚎啕大哭,却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因为“大人不该失控”;第一次接入Δ-7失败时,系统提示“情感干扰过高”,她立刻服下三倍剂量的镇静剂,只为证明自己“够资格”继续战斗……
她一直在逃避的,不只是强尼的离去。
更是那个曾经也渴望被拥抱、却被教导必须坚强的自己。
“你也一样。”小女孩的声音轻柔下来,“你也在假装完美。”
“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