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1星主题:炒,炸,萝卜,花生。】
【2星主题:川菜,粤菜,快手菜,红烧菜。】
看着8扇门上面各自出现的主题,全场200名选手都开始思考起来。
之前,每次遇到主持人讲述规则,都会出现...
清晨五点,天光未亮,巷口的梧桐树影还蜷缩在水泥地上,像一团团未醒的梦。第一缕风穿过窄巷,带着潮湿的泥土味和昨夜雨水残留的凉意,轻轻掀动了“鸣记”那块手写木牌上的红布帘。
门是推拉式的旧式铁框玻璃门,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便签纸:“今日菜单??萝卜牛腩汤、葱油拌面、酱香卤蛋、清炒时蔬、梅子蒸排骨、蛋炒饭。”字迹潦草却有力,像是匆忙间用左手写的。
夏鸣蹲在门口刷鞋,一双洗得发白的帆布鞋,鞋带断了一根,他拿红绳临时绑住。身旁放着一筐刚到的青萝卜,水珠还在往下滴。他抬头看了眼天空,乌云压得很低,估计又要下雨。
“老板!”一个穿校服的女孩小跑过来,书包甩在肩上,“今天还能加个荷包蛋吗?我带钱了!”
夏鸣抬头笑了笑:“能啊,但得等半小时,灶还没开。”
“没事!”女孩一屁股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我就在这儿等,反正早自习八点才开始。”
又一辆共享单车停稳,下来个穿西装的男人,领带松垮,眼底有黑圈。“给我打包一碗葱油拌面,多加猪油。”他说完才发现自己声音有点抖,“昨晚……加班到三点,路过这儿闻到香味,走不动了。”
夏鸣点点头,起身拍了拍裤子:“老规矩?生抽两勺,不放葱花?”
男人一愣:“你记得我?”
“第三十七次了。”夏鸣推门进店,“你说过,小时候妈妈总在凌晨给你做这碗面,后来她走了,你就再没吃过热的。”
男人站在原地,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店内不大,六张桌子,全是实木拼接的老物件,桌角磨得光滑,能看出年头。墙上挂着几幅照片:一碗冒着热气的阳春面、一只烧得油亮的红烧肉、还有一锅炖到浓稠的牛腩汤。每张下面都写着一句话??“这是我想念的人吃的最后一顿饭”。
厨房是开放式的,一口铸铁灶台常年不熄火,底下煨着一锅高汤,咕嘟咕嘟地响。夏鸣系上围裙,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但他动作利落,切菜如行云流水。
他先熬汤底。牛骨、鸡架、猪蹄提前焯好,放入砂锅,加姜片、花椒、一小块陈皮。火不能大,文火慢炖四个小时,中途只加一次水。他说过:“汤要会呼吸,人才能吃得安心。”
接着是萝卜处理。不去皮,只用钢丝球轻轻擦掉泥垢,保留那一层粗糙的真实感。切成滚刀块,焯水去涩,再丢进汤锅里一起炖。
“为什么不去皮?”曾有记者问他。
“因为乡下老太太说,带皮炖的汤才有土味。”他答,“她们活了一辈子,说的话比论文可信。”
六点半,第一位食客进门??是个环卫工阿姨,穿着橙色反光背心,手里拎着保温桶。
“老样子?”夏鸣问。
“嗯,两碗蛋炒饭,一碗带走。”她坐下搓了搓冻红的手,“儿子今早考试,想让他吃口热乎的。”
夏鸣没说话,转身进了厨房。他的蛋炒饭不用隔夜饭,而是现煮半熟米饭,晾至微温再炒。鸡蛋打散前要在碗里多搅三十秒,让蛋白蛋黄彻底融合。油必须是自家熬的猪油,锅要烧到冒烟才下饭,翻炒时撒一点点盐、一点葱花、一点酱油,最后磕一个流心蛋盖顶。
“你这饭,比我婆婆做的还香。”阿姨每次都说这句话。
“那你以后天天来。”夏鸣总是这么回。
七点整,雨落了下来。
淅淅沥沥,打在屋檐上,像谁在敲竹板唱评书。店里已坐满,有人低头扒饭,有人捧汤轻吹,没人说话,只有筷子碰碗的声音、吞咽的细微动静、还有偶尔一声满足的叹息。
这时,门被猛地推开。
尹盛江站在门口,头发湿了一半,手里撑着一把黑伞,另一只手提着个纸袋。
“我没预约。”他说。
夏鸣正在捞面,闻言抬眼一笑:“你也不用预约。”
尹盛江脱下外套挂好,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他把纸袋推过去:“带来的,贺禾让我转交给你。”
夏鸣打开一看,是一本手工装订的笔记本,封面写着《家常笔记》。翻开第一页,是贺禾娟秀的字迹:
【正月十五,奶奶教我包汤圆。她说糯米粉要用手揉,不能用机器,因为手的温度会让馅料更甜。】
第二页:
【三月十八,爸爸出差回来,我第一次独立做红烧鱼。酱油倒多了,他却说这是最好吃的一次,因为他‘尝到了我的着急’。】
夏鸣一页页翻下去,手指慢慢停在某一页。
【九月二十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