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席卷赣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指挥协调存在迟滞。
    他果断改变战术,不再正面硬撼,而是精心挑选并派出多支精锐小分队,每队约数十人,携带炸药包、手榴弹和短火铳,利用夜色和山林掩护,秘密穿插渗透,专门袭击清军的指挥节点、粮草囤积点、炮兵阵地以及联络兵。
    同时,他命令主力部队大张旗鼓,擂鼓鸣号,摆出要大举攻城的架势,日夜佯攻,吸引守军主力注意力于正面防线。
    就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当清军注意力被正面佯攻吸引时,袁州城外清军防线后方突然爆炸声四起,火光冲天而起,多个重要的指挥所、粮仓和炮兵阵地遭到毁灭性打击,通信线路被切断,清军指挥系统瞬间陷入混乱。
    守城清将惊惶失措,误以为已被华夏军精锐主力包抄后路,军心动摇。
    次日拂晓,天色微明,李定国抓住战机,果断挥动主力大军发起总攻。
    正面猛攻配合后方小分队的袭扰,内外夹击之下,清军精心构筑的防线顷刻瓦解崩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9章席卷赣鄱(第2/2页)
    龙虎营将士如潮水般涌入缺口,趁势攻入袁州城内,巷战肃清残敌。
    此战,一名叫赵小虎的年轻排长,率领他的排,孤军深入敌后,凭借勇猛和机智,连续端掉清军两个至关重要的前沿指挥所,毙伤敌军军官十余人,为突破防线立下奇功,声名鹊起。
    随着战事深入,江西战场上,一个鲜明的对比呈现出来。
    在但凡有满八旗驻防的城池关隘,如九江、南昌的核心满城区域,抵抗都异常顽强惨烈。
    这些八旗兵多为职业武士,装备精良,甲胄坚固,火器充足,战斗经验丰富,且深知自己作为异族统治者的身份,一旦失败,在汉地几无退路,唯有死战。
    因此他们往往依托坚固工事,战斗意志极为坚决,常常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宁死不降,给华夏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和伤亡,每一处八旗据点都需付出沉重代价方能攻克。
    然而,构成清军主体的汉人绿营兵,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大多是被迫征召入伍或仅为糊口而当兵,对清廷并无多少忠诚可言,内心深处甚至多有抵触。面对装备精良、士气如虹、战术灵活且高举“驱逐鞑虏”旗帜的华夏军,他们士气极其低落,畏战、避战情绪弥漫全军。
    往往华夏军炮火准备一响,冲锋的号角声刚起,甚至有时仅仅看到华夏军的旗帜,绿营兵便常常成建制地溃散、逃跑,或是整营整哨地放下武器投降。
    许多绿营军官更是审时度势,暗中与华夏军联络,或于阵前倒戈,或献城投降,以求保全自身和部属性命。
    在龙虎营与惊涛营水陆合围南昌城时,这种对比达到了顶峰。
    城内近万绿营兵人心惶惶,全无战意,私下议论纷纷,皆言大势已去。
    守城的江西巡抚却还想依靠城内两千名八旗兵和部分死忠分子负隅顽抗,企图凭借南昌城墙坚固死守待援。
    然而,一名叫王德仁的绿营参将,早已对清廷的腐朽统治和满人的跋扈失望透顶,心中久怀反正之意。
    他暗中派出心腹,穿过封锁线,与城外的李定国取得了联系,表达了归顺之意并约定献城。
    在华夏军发起总攻的那个深夜,当城外炮声隆隆、杀声震天之时,王德仁按照约定,亲率麾下精兵,突然发难,迅速控制了南昌德胜门(北门)及其附近城防,
    斩杀猝不及防的八旗守门军官,打开沉重的城门,放下吊桥。早已埋伏在城外的龙虎营精锐前锋,如同决堤洪水般涌入城内。
    王德仁部随即引导龙虎营攻击城内八旗兵据点。
    城内八旗兵虽拼死抵抗,甚至发动了绝望的反冲锋,但在早有准备的华夏军内外夹击之下,很快被分割包围歼灭于街巷之中。
    江西巡抚见大势已去,绝望中于巡抚衙门内悬梁自尽。
    南昌,这座江西首府,遂告光复。王德仁的阵前起义,极大地加速了江西战事的进程,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和破坏。
    湖口、袁州、南昌等关键战略节点被相继攻克后,清军在江西的防御体系如同被抽掉了主心骨,顷刻土崩瓦解,陷入各自为战、一片混乱的境地。
    李定国与张煌言抓住战机,果断分兵略地,扫荡残敌。
    张煌言指挥的惊涛营水师主力,牢牢控扼了鄱阳湖水域及赣江、抚河等主要江河航道,彻底切断了赣北、赣中、赣南清军残余势力之间的联系,使其无法相互支援,
    同时利用强大的水上运输能力,高效地运送兵员、粮秣和重型装备,支援陆上作战。
    李定国统帅的龙虎营陆师主力,则如同秋风扫落叶般,乘胜进击,势不可挡。大军所至,抚州、饶州(今鄱阳)、广信(今上饶)、赣州等江西腹地重镇相继克复。
    各地饱受清廷“剃发易服”政策之苦的百姓,闻知华夏军王师归来,无不欢欣鼓舞,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自发组织起来协助维持秩序、提供向导和补给。
    许多偏远州县,华夏军尚未到达,当地义民便已聚众而起,驱逐清廷委派的官吏差役,打开城门,静候王师到来。
    至次年春,江西全境基本收复。曾经遍布江西各府、象征着满清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满城”(八旗驻防城)被华夏军逐一拔除、拆除。
    无数百姓自发剪去脑后那屈辱的辫子,象征着民族压迫的枷锁被彻底砸碎。古老的汉家衣冠,重新出现在赣鄱大地的城镇乡村,迎风招展的华夏军旗帜下,处处可见百姓脸上久违的释然与希望。
    战事稍歇,李定国与张煌言并肩立于滕王阁旧址残垣之上(注:滕王阁曾毁于战火)。
    望着脚下奔流不息的赣江和经历战火洗礼后正迅速恢复生机的南昌城,
    李定国心潮澎湃,对身旁的张煌言及一众将领感慨道:“江西之速定,非仅我军兵锋之利,将士用命之功,实乃人心之所向!清虏入关,窃据神器,无道暴虐,以异族凌华夏,强推剃发易服,屠戮忠良,早已天怒人怨,其败亡之兆,岂非必然乎!””
    张煌言深以为然,目光炯炯望向东方,点头称是:“大帅所言极是。如今湖广、江西连成一片,沃野千里,民气可用,我华夏根基已固,声势大振。下一步,当是剑指江东,饮马长江,会猎金陵了!光复神京,指日可待!”
    ”收复江西,其意义极为重大。此举不仅彻底解除了武昌南面的威胁,稳固了核心腹地,更获得了一个富庶的产粮区和潜力巨大的兵源地。更重要的是,它一举将华夏军控制的江南核心区(苏南、皖南部分)与广袤的湖广大地连成一片,形成了稳固且拥有巨大战略纵深的战略大后方。华夏护国军的兵锋,已然直指清廷在江南的统治核心——南京!席卷天下,再造乾坤之势,已如江河奔涌,不可阻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