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张居正趁着皇帝还没拍板,说道:
「俗话说,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此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皇上,恕臣直言,这不是咱们能下决断的,必须要徵询胡宗宪丶俞大猷的意见。」
张居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皇帝都不能下的决断,他高拱凭什麽?
高拱自然无话可说,只得看向皇帝。
不过,若皇帝龙颜大怒,张居正则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朱载坖思忖良久,说道:「张卿言之有理,俞大猷丶胡宗宪他们更了解关外情况,执行者是他们,还是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才好。」
张居正松了口气,李春芳也一阵轻松。
高拱却不死心,说道:「皇上,不若臣先准备着,如一切顺利,也好能更快推行。」
朱载坖哑然失笑:「如不能,你岂不是白用功?」
「臣不怕辛苦。」
「……好吧。」朱载坖微微颔首,随即看向张李二人,「此事容不得意气用事,朕不会偏听偏信谁。」
二人暗暗一叹,拱手道:「皇上英明。」
朱载坖又道:「对西域,三位爱卿有何看法?」
李春芳抢在高拱前头,说道:「西域不能急,不同于漠北,西域的价值相对更大,且投入相对更小,未来肯定能扭亏为盈。」
这次高拱没唱反调,事实却是如此。
张居正延伸话题,说道:「算算日子,哈密,吐鲁番,叶尔羌的朝贡使者团,也快到了,届时,朝廷可以就互市上,出台一个对朝廷有利,对他们亦无害的政令,以降低朝廷扶持西域之开支。」
顿了顿,「臣倒是有个不错的想法。」
「以麻换棉。」张居正说,「种麻收成,西域逊于关内,种棉收成,西域优于关内,如各自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不仅能提高财政效益,还能惠及百姓,更能加深互市贸易。」
「如今西域也是大明的一份子,至少法理上是,未来人心向明是迟早的事,以麻换棉若推行的好,会更高效的推动西域民心向明,无他,互取所需的加强,会令他们更脱离不了大明。」
朱载坖精神振奋,连连道:「爱卿此言甚妙,这个角度是朕没想过的……嗯,确极具可行性,不过西域可比不得大明,可拿不出足够的棉来换麻。」
「皇上圣明。」张居正拱手称是,「到时候多向使者团了解一下情况,再根据实情做出调整,臣有信心做成。」
果然,永青侯说的一点没错,朕并没有开发出他的能力……朱载坖暗暗苦笑,心情畅然。
「呵呵……既如此,就辛苦张卿了。」
「皇上言重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是臣的本分。」张居正连忙自谦。
李春芳见二人都谏了言,且都是大方向上的,衬得自己这个首辅很呆,遂也提出了自己的谏策。
「皇上,臣也有陈奏。」
朱载坖畅然一笑,温和道:「爱卿请说。」
「皇上,朝廷普及教育多年,至今已取得不俗的成效,金陵日报,苏州日报的成功,已说明很多问题,臣听闻,如今的扬州丶镇江……等地,也都有了日报。」
李春芳战术性的停顿了下,道:「臣以为,朝廷也当顺应时势才是。」
张居正丶高拱同时皱起了眉头,想说什麽,又有所顾忌,无奈选择了沉默。
「爱卿可是说……?」
「不错,大明日报!」李春芳说道,「堵不如疏,自普及教育开启之日起,就注定了信息的传递会走向高效,金陵日报走在了前面,朝廷也不能落后。」
朱载坖看向高张,见他们面露难色,轻笑道:「怎麽,你二人还怕说出不同意见,会惹得李卿不悦?」
不等二人开口,朱载坖便道:「李卿心胸宽广,有言直言便是。」
二人难得统一口径,异口同声道:「臣以为,李大学士此策弊大于利。」
「哦?说来听听。」
张居正瞧了高拱一眼——谁先说?
高拱一向当仁不让,这次也不例外:「如朝廷开办大明日报,会大大增加统治成本,等同于直接打明牌,这会让朝廷陷入被动……皇上,许多事不报还好,一报事就多了啊,而且,许多事都是秘而不宣……这样不好。」
张居正颔首,恭声道:「臣附议。皇上,如朝廷开办日报,报什麽,不报什麽,或许前期尚且能控制,可时间一长……定然会往不可控上发展。」
「繁盛如大明,亦有许多不足之处,总有不好的一面,如若暴露在万民面前……实非好事。」
「此外,日报日日更新,朝廷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还是要下放地方,这等同于给了地方一把刀,一把能裹挟民意的刀,届时……朝廷如何应对?」
高拱深以为然,沉声道:「臣附议!」
李春芳却道:「信息流动这道口子已经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