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公本正欢喜,却为何忽然叹息?
燕王少年俊杰,有不世之姿,据辽东、入高丽,恢复我汉时旧疆;下山东、争河北,迎对察罕丝毫不惧。诚可谓英雄也!却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一时居然出此昏招,贸然南下与我抢占徐州。虽暂得了徐州一地之利,却便宜我即将尽取浙西膏腴。,唉,念及此,不能不为他遗憾啊!
刘基与李善长对视一眼,一个微笑不语;一个下拜高声,说道:天命有德。燕王虽可称英雄,但毕竟主公才是真主!
哈哈,哈哈。
朱元璋按剑而立,笑声传出室外,融入蓝天白云间。
按剑而立,他感慨颇多。自从军起事以来,多少个日夜,他辗转难眠。历经百战,虽得了金陵,但东西两面强敌,北地又有李察罕,欲想脱颖而出,千难万难!更不曾料想到,短短的一两年间,海东竟又崛起了一位燕王。眼见这驱逐鞑虏、逐鹿天下的梦想是越来越远,又万不曾料到,当此关键时刻,邓舍居然自出昏招,等同平白让了浙西给他!
端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远眺蓝天白云,展望未来。
即日东进,取下浙西,将这一块天下最富足的地盘吞并。随后,挥师西进,再与陈友谅决战。只要能先后将此两强敌击败,江南就算全部落入了他的手中。福建陈友谅、台州方国珍,说实话,还真没被他看在眼中。
既已全据江南;而北方,察罕帖木儿与邓舍两虎相争,势必早已两衰。对己有利,便全师北上,问鼎中原;若时机不到,也大可雄踞江东,待时而。是进,则席卷天下;守,亦足可成就三分。
生为男儿,活在乱世;如果能做出这样的一番成就,心愿足矣!
他对刘基、李善长说道:我本淮左布衣,幼时没有大名,只有个小名唤作重八。,你们可知,我元璋之名,是谁给我取的么?
刘基虽然投奔朱元璋不久,对此也是很清楚的,不过他不好说,依然只是微笑不语。
而李善长早在至正十四年就投了朱元璋,任其掌书记,当时朱元璋还在郭子兴的麾下,两人又是老乡,关系非常亲密,没有太过的避忌,笑道:主公之名是得自您的岳丈。
朱元璋的岳丈是谁?自然郭子兴。他的夫人马氏乃是郭子兴的义女。
不错。你们又可知,郭帅为何给我取元璋二字为名?
先请主公恕臣不敬之罪。
你我君臣,何必讲这样虚礼?只管讲来!
主公的尊讳,元璋。/元者,始也;璋者,美玉也。郭帅所以给主公起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主公您伟丈夫,如美玉一般截然不同於常人。
朱元璋大笑,说道:老李,你是读多!甚么始也,甚么美玉!郭帅之所以给我起这么个名字,其实含义很简单。
臣等愚钝,请主公示下。
朱者,诛也;元者,蒙元也;璋者,利器也!郭帅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如一柄利器,诛灭蒙元!
刘基、李善长听了这等雄壮的语言,齐齐跪拜。阳光射入室内,映照在朱元璋的身上。两人抬头仰望,只觉绚烂刺目,不可方视。这一年的朱元璋,才刚刚三十三岁,雄姿英、正值盛年。
下令。命徐达诸将即日撤回,准备进攻浙西!
济宁之战落下帷幕,牵涉在其中的各方对下一步的行动各有图谋。
海东议论再接再厉、攻取曹州;金陵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打算借机东取浙西。而便在差不多相同的时候,远在安丰的刘福通等人也召开了一次议事。
最新军报,海东占领了济宁全路,兵锋直指曹州,并已攻取徐州。刘福通简短地向与会诸人通传了一下军报,然后说道,诸位对此有何想法?
他的弟弟,现任知枢密院事的刘六吧唧了两下嘴,先说道:啧啧。真没有看出来,小邓竟有如此本领!
当初,海东大举东进、奇袭巨野,由此开始济宁之战时,安丰上下多数的官员、将领对此都甚不看好,认为海东必败,就算不败,恐怕也难以占到多少的好处,至多平局。实在不曾料到,结果居然是察罕溃败。
所以,刘六有些感叹。
刘六惊奇,王显忠却是黑了脸色,气哼哼地说道:小邓这厮不是好人!哥哥之前给过他八字评语:阳奉阴违、狡诈如狐。如今看来,当真不错!
刘六奇道:此话怎讲?
年前,哥哥下圣旨给那小邓,命他南下淮泗,攻取徐州。他推三阻四,拿出种种借口、搬出各样说辞,又是粮饷不足、又是军士疲劳,总之就是不肯。可这一回,他单州野战之余,只用了数千人马,不到一天的功夫,就轻巧巧地将徐州攻下!却也没有见他粮饷不足、也没有见他军士疲劳!,如果这样还不算阳奉阴违、狡诈如狐,该怎么样才算?!
罗文素深谋远虑,沉吟说道:先前他不肯攻徐州,不外乎因才入山东不久,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