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衡大司马太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孔光匆匆进殿,向平帝与老太后深深一礼。
    老太后顿时一喜:“孔太师,你来的正好,哀家与皇上正商量来着。
    这每回朝廷加封,安汉公总是叩头坚辞,此次更是态度决绝。
    言辞若再逼其加封,便行告退之礼,这可如何是好?”
    孔光却微微一笑,开解道:“太后勿忧,微臣正是为次而来。
    在微臣看来,安汉公此举,不过是唯恐天下人怀疑他的忠心,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可他似乎忘记了,世间之事,往往大忠若奸,大奸若忠。
    真正的忠臣,为了大局着想,有时也不得不委屈一下自己的操守。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他应该比谁都明白。”
    太后听后,眉头微微舒展,但仍有些迟疑:“那依太师之见,该如何是好?”
    孔光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意,“太皇太后,对安汉公的推辞,我们不妨不予过分理会,直接进行赏赐。
    一来可彰显皇家的宽宏大量,二来也可稳定朝局。”
    接着解释道:“其中,‘宰衡’之职虽然权力显赫,但并非世袭官职。
    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意味着宰衡的权力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受到制度和法律的制约。
    因此,也无需过分担忧安汉公会因此擅权自重。”
    孔光胸有成竹,继续道:“若太后还不放心,可令大司徒、大司空两位大人拿着使节,捧着制书,亲自前去请安汉公上朝。
    再令尚书们不得接受安汉公退封的奏章,让他求告无门,自然便会就范。”
    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终于有了主意。
    接着引经据典道:“《谷梁传》里说得好:‘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宰衡的官位,乃是匡正百官、平治全国之大任,此等重任,非安汉公莫属。
    他若真心替大汉分忧,就应当欣然领命才是。”
    孔光也是连连点头,心中却暗自感叹还是王莽会玩啊。
    然而王莽在听到赏赐的决定后,还是不肯完全接受。
    最后更是辞让了大部分封赏,包括给自己增加的封邑、儿子的封爵和女儿的聘金。
    却紧紧将宰衡这一关键官位抓在了手里。
    就这样,在众愿难违的情况下,王莽半推半就地揽到了宰衡的之位。
    值得玩味的是,他还特意命人,将所宰兼的大司马、太傅以及宰衡三个职位刻成一枚官印——“宰衡大司马太傅印”。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正式受命宰衡,这一年,他已然四十九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