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刀阔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快听罢守卒的话,心中对兄长胶东王刘殷失望透顶,也感到颜面尽失。
    然而,事已至此,已然是无退路可言,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向前。
    最后对着城门上的守卒高声喊道:
    “你们身为大汉的军卒,世代受我刘氏恩泽,如今怎能助纣为虐?
    还不赶快放下武器,开门迎接我进城!”
    守卒们却毫不买账,大声回敬道:
    “少来这套!
    大汉早已名存实亡,我们几年都没领到军饷了!
    哪像现在的大新天子,一登基就给我们加饷,这才是真正的明君!
    你若真想帮我们,就赶紧下马投降!”
    刘快顿时怒火中烧,拔出宝剑,一挥而下,大声命令道:
    “弟兄们,给我攻城!
    架云梯!
    今天要是拿不下即墨城,我还怎么去代莽兴汉?”
    在他的带领下,一群人蜂拥而上,开始猛烈地攻城。
    然而,即墨城的军民却坚守阵地,一时间滚油和礌石等武器将刘快的军队打得伤亡惨重。
    尽管刘快许下了丰厚的奖赏,但始终也无法攻破城门。
    另一边,王莽在得知胶东的叛乱消息后,并未显露出丝毫的紧张。
    他深知,权力更迭总会伴随着风浪。
    这些小规模的叛乱,不过是新朝肌肤上的一些微小癣疥,虽有些瘙痒,却并无大碍。
    他的心中可是装着更为宏大的计划,那就是继续推进改制。
    毕竟这是他称帝之前,向天下、向神祇许下的庄重承诺。
    上天神圣的符命,朝野的臣民们都盼望他能够改制到底,
    从而引领这个国家走向太平盛世,恢复尧舜的三代之治……
    另一边,一连几日后,刘快看着伤亡惨重的部下,心中明白再这样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
    然而,即墨守军却看准了时机,乘胜追击,刘快的军队被彻底击溃。
    刘快也在乱军中落荒而逃,一直跑到长广县的荒山野岭。
    疲惫不堪的他实在跑不动了,只好找了一棵歪脖子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为大汉尽了所谓的“忠”。
    当这个喜讯传到京师时,王莽大喜过望,感叹道:
    “果不其然,真是老天有眼。
    大新朝出现了这样的忠臣良将和军民,成功歼灭了反贼刘快,真是大快人心!
    对于那些阵亡的军民,予要好好吊唁他们,一律发给丧葬费,每人五万钱!”
    这时,有人提醒王莽:
    “皇上,刘殷还在大牢里等您发落呢!”
    王莽连忙道:“赶紧放人!
    刘殷是大功臣啊!
    他知道天命无违,断然拒绝了刘快的拉拢。
    这样的忠臣理应重赏!
    予要将他的封国扩大到一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里。
    除了刘快的妻女外,其他应当连坐受罚的亲属也都免于追究!”
    王莽又开始自我标榜,认为自己不愧是上天辅佑的真命天子,
    连刘氏宗亲自家兄弟,都反过来帮助自己平定反叛,可见天下归心。
    处理完封赏之后,王莽不在多想,拿起桌面上的竹简。
    这份竹简上承载着一段往事,
    哀帝时期,他被罢免大司马之职时,当时的继任者师丹给汉哀帝递上过的一封奏疏。
    奏疏之中,师丹详细描述了一项未曾得以实施的改制措施——恢复井田制。
    “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后治乃可平……”
    王莽细细思忖着师丹的奏疏。
    确实,这奏疏当年曾颁布天下,然而,汉哀帝却带头不遵守。
    他口口声声让官民限田,自己却大肆赏赐,董贤一人便得田产两千顷。
    再者,限田令虽多次重申,却如同虚设,朝野上下百般抵制,敷衍了事。
    待汉哀帝一死,此事便也不了了之。
    想到此处,王莽眉头紧锁。
    回忆起自己在平帝元始年间,当宰衡之时,也曾重订过奴婢田宅制度。
    但那时,因事务繁忙,也是时机未至,未能订出细则,也未能专意去推广。
    如今想来,实是遗憾。
    念及此处,王莽心中顿时充满了坚定。
    “正所谓,新朝,新气象!
    我王莽决不会重蹈汉哀帝的覆辙。
    此番必要亲自推动改制,让井田制在新朝得以实施。
    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人民安居乐业,让国家长治久安。”
    而与这紧密相关的,还有奴婢问题。
    在王莽心中,儒家思想的核心,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便是“仁”。
    仁者爱人,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关爱。
    但是在这个时代,大量的私人奴婢却成为了社会的不平等之源。
    儒学大家董仲舒就曾尖锐地指出,并建议禁止主人擅杀奴婢。
    这足以说明,任意杀害奴婢的现象在当时并不鲜见。
    更为深远的是,奴婢问题与土地问题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关联。
    当一个人失去土地,就不得不卖身为奴,以求得一线生机。
    因此王莽认为,若要解决奴婢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
    倘若能将田地平均分配,奴婢问题也将如冰雪消融般迎刃而解。
    而王莽更是曾因为儿子杀了一个奴婢而痛心疾首,甚至迫使儿子自杀以谢天下。
    所以他认为,拯救奴隶不仅是他个人的夙愿,更是新朝改制的一面鲜明旗帜。
    于是,在国师刘歆等人的协助下,王莽大刀阔斧的开始了改革。
    首先便是举起大刀,无情地劈向了土地与奴隶制度的枷锁。
    要求天下重归那古老淳朴的“井田制”。
    将广袤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坚决制止土地的自由买卖。
    随后更是严令禁止奴隶买卖,要让那些长期生活在黑暗与绝望中的奴隶们重获自由。
    王莽这一改革,从名义上终结了土地私人占有的不公制度,
    使得天下万民皆成为他王莽的子民,脚下的土地皆为他所守护。
    然而王莽没料到,这一刀却深深刺痛了王莽过去的铁杆战友——豪族的心。
    他们曾与王莽并肩作战,共享荣辱,但如今却成了他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王莽却带着崇高的理想,渴望通过恢复古书中的“井田制”,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