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战争的代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匈奴作为曾经的军事强国,虽然其实力已不复往日,但仍旧保持着一种难以忽视的韧性。
    他们用行动向新朝表达了不满,决心以他们擅长的快马弯刀来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
    王莽面对匈奴的挑衅也显得愤怒不已。
    他不能理解,为何匈奴如此“不识时务”,不肯接受新朝的统治。
    为了彰显新朝的威力,王莽决定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
    于是,王莽下令征召天下的囚犯、壮丁,与正规军队一同组成了规模达到三十万人的大军。
    这支庞大的军队被分为六路,
    分别从张掖、西河、五原、云中、代郡、渔阳出发,
    沿着整个北方边境线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举北征。
    王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
    待这六路大军集结完毕,便同时发动攻击,意图将匈奴一举平定,
    并将他们驱逐到遥远的丁令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附近)
    他更计划将那片荒凉之地进一步细分为十五个小区域,
    然后扶持呼韩邪的子孙成为这十五个区域的单于,
    以此达到分而治之,让匈奴人“以夷制夷”的目的。
    然而,三十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极其繁重,
    而且六路大军同时出击的战术也对军事筹划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即使是当年的汉武帝,也未曾尝试过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更何况,这支大军中的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由罪犯和临时征召的壮丁组成。
    他们的存在给整个北方边境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许多将领已经几十年没有上过战场,对出征充满了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拖延行动。
    这使得三十万大军在绵延上千里的北方国境线上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给养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同时,由于军队纪律不严,士兵素质不高,北方的百姓倒了大霉。
    不仅没有看到匈奴人的影子,反而先被自家这些臭流氓频频滋扰。
    为了配合北方的军事行动,内地各郡也开始大规模征召壮丁、加重税费负担。
    这些苛刻的政策使得许多没有豪族庇护的百姓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民,有的甚至沦落为盗贼,成为了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
    原本边郡的百姓已经过上了几代人的平静生活,人丁兴旺、田园茂盛、牛马遍野。
    然而自从王莽与匈奴关系破裂以来,短短数年间这些成果就化为乌有。
    整个北方边境变得一片荒凉,饥荒遍地,“人相食”……
    王莽对前线的困境并非全然无知,听闻了军队的艰难与百姓的苦难,决定采取措施以改善局势。
    于是派遣尚书大夫赵并前往前线劳军,同时任命赵并为田禾将军,
    负责在北原郡的前线主持屯田事务,以期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减轻后方的粮草压力。
    这一举措本是为了解决军队给养问题,确保战事的持续进行。
    此外,王莽还特意派遣了中郎将和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前往边境郡县进行督查。
    他们的职责本是监督军队纪律,维护地方治安,确保军事行动与民生秩序之间的平衡。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督查人员反而与驻军合伙欺行霸市、鱼肉百姓……
    在大军集结期间王莽还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瓦解匈奴的抵抗。
    他派遣中郎将蔺苞和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携带大量珍宝前往云中郡边境,放出消息引诱呼韩邪单于的子孙们出现。
    果然不出所料乌珠留单于的异母弟弟右犁汗王“咸”带着他的儿子“登”以及另一个异母弟弟“助”出现了。
    王莽将“咸立”为孝单于,将“助”立为顺单于,并赐予他们黄金作为交易。
    随后助和登两人跟随新朝大军返回长安作为人质。
    王莽满怀喜悦,他自以为计划已经成功在望。
    为了表彰蔺苞和戴级的功绩,他封蔺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
    封戴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
    同时也妥善安置了登、助两位匈奴人质。
    然而,好景不长,顺单于助不久便病逝了。
    王莽随即让登继承其位,成为新的顺单于。
    王莽养着顺单于,心中盘算着日后平定草原后,便可将其分封过去,以此彰显自己的威仪。
    然而,孝单于咸在得到名号后,却深感不安。
    他认为两国交战在即,自己接受这一名号颇为不妥。
    于是返回了匈奴王庭,并向乌珠留单于请罪,辩解自己是被迫接受这一名号的。
    乌珠留单于闻言大怒,不仅不相信他的辩解,还将其贬为“于粟置支侯”
    (这是匈奴中一个低贱的官职,以示惩罚)
    当单于听说助、登二人还去了长安,愤愤地说:
    “先单于所受的是汉宣帝的恩,今天的天子不是宣帝子孙,凭什么当天子?”
    这句话透露出单于对新朝的深深不满,也拒绝承认新朝继承汉朝的合法性。
    到了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
    王莽的军队仍在北方集结。
    单于为了报复,派遣左骨都侯等人率军进入云中郡,对当地的官吏和百姓进行了残酷的杀掠。
    边境形势急剧恶化,匈奴的入侵变得愈发频繁。
    左右部都尉以及各种封号的王频频侵入边疆郡县,规模大的上万人,中等的数千人,少的也有几百人。
    在这股潮水般的侵袭中,雁门郡、朔方郡的太守、都尉先后战死沙场,被掠去北方的吏民牲畜财产不计其数。
    边境又回到了汉武帝初年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屯驻在渔阳的讨秽将军严尤焦急万分。
    他上书王莽,提出在这种消耗财政和粮草的战争中,应该速战速决以节省民力。
    他愿意亲自带领一支军队深入草原以雷霆之势重创匈奴。
    然而王莽却自有想法,并未理会他的建议。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新朝这边大军持续集结而匈奴那边骑兵不断袭扰,但双方始终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在这种奇怪的局面下云中郡受到的袭扰最为频繁。
    而驻屯云中郡的正是王莽以前的老师陈钦。
    他抓获了一些匈奴俘虏并进行了审讯。
    结果发现他们竟然属于王莽前番自以为引诱成功的孝单于,“咸”的另一个儿子所部。
    王莽接到禀告后大为震怒,为了报复咸,在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
    特意在会见外国使臣和首领时,于长安市场上公开斩杀了咸的儿子——顺单于登。
    登的随从以及匈奴的一些小贵族也一同被杀。
    这一举动再次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然而这个消息暂时没有传到咸的耳朵里。
    因为现在的边境已经和从前不同了,南北双方音讯隔绝,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边境地区。
    有些人还记得自汉宣帝以来北方多年没有战争的景象。
    那时人口滋生、遍地牛马。
    而如今路边常常见到无人收殓的尸体、草丛里露出白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