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三章 杀猴儆鸡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时,各地的局势错综复杂。
    北面,彭宠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与汉军形成对峙之势,
    而朱浮则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东面,虽然刘永的势力已经被打垮,但张步和董宪在山东地区割据,
    并正式宣布支持刘永,这使得东面的局势依然不稳定。
    西面,冯异开始挺进关中,意图进一步扩张汉军的势力范围。
    然而,凉州的隗嚣和占据汉中的公孙述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对关中地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南面,岑彭与神将邓奉的僵持局面更是让刘秀头疼不已。
    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局势,刘秀在公元27年的工作计划中明确了战略方向。
    西和、北据、主打东、南,其中南为首选。
    他意识到,眼下最大的危机是南阳的乱局,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尽快解决。
    为了应对南阳乱局,刘秀决定亲自出征。
    作为真正的天选之子、这个时代的兵仙,刘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叶县,刘秀遭遇了叛军的阻击,
    但他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成功打通了道路,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随着兵仙刘秀的出马,神将邓奉开始遇到克星。
    在堵乡大战后,邓奉战败逃到淯阳,而董訢则选择了投降。
    在淯阳,邓奉再次被击败,退至小长安聚。
    刘秀率领大军紧追不舍,最终在四月的小长安聚第三次击败邓奉。
    大势已去的邓奉决定投降。
    通过之前被俘的朱祐作为中间人,赤裸上身,由朱祐押着他一起来到刘秀的大营中请罪。
    这一刻,邓奉的投降标志着南阳乱局的结束,也为刘秀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
    邓奉由朱祐引领投降后,其命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尽管刘秀最初时表现出有意放他一马的态度,
    但岑彭和耿弇的坚决反对使得情况变得复杂。
    他们主张严惩邓奉,以儆效尤,确保其他潜在的反叛者能够引以为戒。
    这一观点在军中和朝廷内得到了不少支持。
    毕竟大军远征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若轻易放过邓奉,恐怕难以平息众怒。
    对那些蠢蠢欲动有造反之意的人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最终,刘秀决定杀掉邓奉。
    这一决定也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因为刘秀一直以重感情、厚道著称,
    且邓家世代显赫,家族成员多次随刘秀征战,功勋卓著。
    邓奉本人更是因保护阴家而立下赫赫战功,深受刘秀的赏识与信赖。
    邓奉也认为这场叛乱的导火索是吴汉的纵兵劫掠行为,这是对百姓的极度不负责任,于是他愤而起兵反抗。
    在叛乱被平定后,邓奉选择了刘秀的亲信由朱祐,作为中间人带领前来请降。
    他认为自己有功于刘秀,且叛乱事出有因,刘秀会宽恕他。
    他甚至已经预测到,以自己的地位和功绩,这样的请降姿态应该能让他逃过一劫。
    毕竟自己并非没有其他的选择。
    完全可以选择南下投奔秦丰,据守南郡的汉水防线。
    但自己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向刘秀请降,这足以说明自己对刘秀的忠诚和对汉朝的归属感。
    但遗憾的是,在刘秀的开国过程中,如此负荆请罪请降,并未得到宽恕的,邓奉成为了唯一的例外。
    即使是刨了邓家祖坟的赤眉军,刘秀都曾给予他们投降的机会。
    甚至是曾经当过皇帝的刘盆子,也得到了刘秀的善待和善终。
    然而到了邓奉这里,
    尽管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尽管他的叛乱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但刘秀仍然选择了严厉惩处。
    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因为这其中有一道无法逾越的红线——那就是背叛。
    这一行为其带来的恶劣示范效应和影响。
    他明白,一旦对背叛网开一面,忠诚便将成为空谈,团队的凝聚力也将瞬间瓦解。
    “既往不咎”,这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但前提是,忠诚的底线绝不能被触碰。
    在他这里,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一旦选择背叛,就永远失去了他的信任与宽恕。
    朱鲔和李轶,这两人都曾参与杀害他的哥哥。
    然而,朱鲔得到了他的宽恕,甚至以黄河为誓。
    原因无他,朱鲔来自新市军,并非他的亲信,其行为虽可恨,但也在情理之中。
    而李轶,作为他的自己人,却选择了背叛,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真定王刘杨,曾是他的坚定支持者,然而当刘杨决定背叛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派耿纯去除了这个隐患。
    彭宠的叛乱,更是让他坚定了对背叛的零容忍态度。
    在艰难征战中,无论局势多么不利,他都没有考虑过与彭宠谈判或妥协,而是坚决地与之战斗到底。
    “背叛”对刘秀而言,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刘秀虽然重感情,但他更是一个有着极强底线思维的领导者。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私情凌驾于公义之上,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损害整体的利益。
    邓奉的叛乱虽然有其复杂的原因,但在刘秀看来,这种行为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
    此外,刘秀也希望通过这一事件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
    无论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一旦触犯法律和红线,都将受到严惩。
    这种坚定的态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法治的权威。
    刘秀确实是一个极讲原则的人。
    他坚守“非刘姓不王”的原则,体现了对祖宗之业的尊重和继承。
    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他始终坚守这一原则,没有将其作为交换的筹码。
    这种坚定的态度,展示了他作为领导者的底线思维和坚定立场。
    同时,刘秀对于背叛的行为持有零容忍的态度。
    他宽恕了许多罪大恶极的人,但唯独对背叛者毫不留情。
    这是因为他深知背叛的成本极高,且会带来极坏的示范效应和影响。
    通过严厉打击背叛行为,来维护团队的忠诚和团结。
    在邓奉的问题上,刘秀同样坚守了自己的原则。
    尽管邓奉出身于“铁三角”之一的邓家,且在被逼上梁山后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当他选择背叛时,刘秀并没有因为私人感情或者邓奉的战斗力而妥协。
    相反,他选择将邓奉作为立规矩的典范,通过严惩邓奉来警示其他潜在的反叛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