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东瀛使节到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似乎不打太平,东瀛国王源义澄是失了民心么?”
    副使光尧比桂悟年轻了几十岁,听闻欧藏华大人对自家将军的言辞,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服之气,正欲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却被桂悟禅师以沉稳之手按住。
    老和尚面带慈悲,语气平和的说道“欧大人何出此言?东瀛之国,在国王的英明引领下,正如旭日东升,各方面皆呈蓬勃发展之态,天下和谐,百姓安康,实乃太平盛世之景。”
    “怕是不见得啊!”
    欧藏华那种一份文件,照着上面念道“从洪武到永乐的五十钱年间,倭患次数共为九十四次,年平均不到两次。永乐以后到正德八年,近百年间的倭患记录次数仅为十四次。”
    “尤其是正德二年到现在,记录在案的就是四次之多。”
    欧藏华读完,让曹毓拿过文件,递给两位使臣看一看,继续说道“若是你们国内一派兴兴向荣,这倭寇入侵的记录,怎么会在这几年多起来呢?”
    光尧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惊讶,不由自主地侧目望向静坐一旁的桂悟禅师。
    “东瀛之地,虽相较于大明而言显得渺小,但置于众小国之林,却也是一方广袤的天地。”
    桂悟缓缓开口,语调温和的说道“正因如此,即便是英明的国王,也难以将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寸土地,总有那么一些角落,成为了亡命之徒的避风港。他们凭借着几艘简陋的小船,便能轻易出海,逃避国王的惩戒。”
    “既然如此,不妨将海防之事交于我等吧!每年交点管理费,让我们的舰队可以在你们的港口休息休息就行。毕竟我大明的舰队,是要保护诸国的海上安全的嘛!”
    欧藏华微笑着说道“你们知道的,身为宗主国,我大明一向都是这么乐于助人。对于这份责任,我们勉为其难担起来,也不求什么回报。”
    桂悟忍不住抬头看了看欧藏华,思索一阵才说道“欧大人之言,固然彰显了大明之雄浑慷慨,然贫僧斗胆,心中略有疑虑。”
    “大师请说。”
    桂悟斟酌着说道“海防之事,关乎国家安危,非儿戏可轻忽。大明舰队之强,世人皆知,然各国海域情况各异,风土人情亦有不同。即便是强如大明,恐怕也难以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欧藏华看着桂悟,差点没忍住笑出来,这老和尚说话一套一套的,还挺好听。
    就大明水军现在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他还能说出‘世人皆知的强’,真是难为他了。
    所以,欧藏华说道“这一点大师不必担心,我们有时间,可以慢慢调整。”
    桂悟的额头悄然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缓缓言道“此事牵涉甚广,实非贫僧所能擅自裁断。贫僧会将此番欧大人言辞,悉心携归东瀛,呈交我国国王,以期得出最为妥善之决议。”
    “有劳了。”欧藏华倒也没有为难老人家,虽然他提前在鄱阳湖水军那里布了局,可没有出过海的水军,谁也不知道他们在浩瀚的大海上还能保持多少战力。
    副使光尧这时候开口说道“欧大人,我等这次奉国王之命前来大明,除了两国交流之外,还希望能办理好勘合贸易。”
    明朝时期,外国来华所践行的独特贸易模式,即为“朝贡贸易”,亦称“贡舶贸易”。
    外国商船满载着珍奇异宝,穿越重洋抵达大明,献于朝廷。
    朝廷则以海纳百川之姿,接纳这些来自各方的礼物,同时也会精心挑选国内的优质商品,以“国赐”之名,慷慨回馈给远道而来的外商,展现了天朝上国的风范与气度。
    只不过天朝太上国了,每次回馈的礼物价值都高于使节们进献的礼物,以至于像琉球这种小国家,能干出一年来好几次的破事。
    当然,大明也不会一直当这种冤大头,后面制定了各国的贡期为三年或者五年,对东瀛则规定十年一贡。
    而贡舶必须持有明廷事先所颁“勘合”,也就是类似于后世执照签证一样的东西。
    欧藏华闻言,说道“这是小事,本官会处理的。”
    得到鸿胪寺卿的承诺,光尧心中一松,真诚的鞠躬行礼道“多谢欧大人!”
    五月底,京城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街道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尘土飞起很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已经怀孕六个月的刘箐更加慵懒了,但是在定闲师太的要求下,她还是在婢女的陪伴中,在后院的阴凉处散着步。
    在几番往返的踱步之后,刘箐那珠圆玉润的脸庞上悄然挂上了细密的汗珠,仿佛是晨露中初绽的花瓣,为她平添了几分生动。
    趁着书雁为她擦汗的时候,刘箐有些娇憨的问道“呼第几圈了?”
    “夫人,这一圈走完就能休息了。”书雁扶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