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官渡之胜!【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军在乌巢屯重兵,淳于琼有绝对的信心,稳守乌巢不失。
    且袁绍还随时可以派兵来援。
    从各方面分析,乌巢都没有短时间失守的可能性。
    可谁也没想到典韦,许褚,会被投石机弹射,落在淳于琼眼前,直破敌军主将。
    城头,一众亲兵抽刀劈向落下来的典韦。
    而典韦在落地的刹那,便抽出日月浑天戟。
    双戟一错,发出金属独有的震鸣。
    这一声震鸣,利剑般刺入一众亲兵耳中。
    包括淳于琼,都出现了刹那的失聪,耳鼓刺疼,思维迟缓。
    他想要后退,并抽出腰刀,迎击典韦。
    典韦手里,日戟突然绽放光芒,绚烂如烈日。
    轰!
    淳于琼面前像是发生了一场爆炸。
    他的刀,甲胄,一起崩断,胸口如遭锤击。
    典韦另一手的月戟一绕,灵活如手臂的延伸,以月戟平移锁颈,往前一勾,淳于琼一个踉跄,身不由己的跌落到典韦手里。
    周围的兵卒都呆住了。
    开战主将就被抓。
    他们在城内多有布置,但淳于琼遭擒,全都被打乱了。
    轰隆!
    城头下方,许褚和重骑,内外呼应,破开城门。
    陷阵营和虎豹骑,瞬间冲溃城门后的守军,闯入城内。
    城外,许攸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他既没想到曹军有投石机的奇招,也没想到典韦,许褚能孤身擒将破城。
    城内杀声灌耳,战斗方兴。
    但曹操等人都知道,乌巢被夺是定局,袁军无力回天。
    曹操亲自来,另有原因。
    他不打算和历史上一样烧粮,没必要,而是要就此占据乌巢,吞掉冀州军粮。
    曹操策骑缓进,逼向乌巢时,思忖道:此战后,就到了结束的时候。
    深邃的穹幕上,洒满了群星。
    典韦从城头掐着淳于琼跳下来:“州牧,这人怎么办?”
    “斩!”
    该杀的时候,没什么可犹豫的。
    淳于琼多年都是袁绍的忠诚部众。
    曹操不会用这样的人,给对方反复,在背后捅自己一刀的机会!
    典韦探手扭断了淳于琼的脖颈。
    【你亲自统兵攻入乌巢,武运攀升,兵策隔岸观火技能值+1,97.达戊等(天干第六)】
    ……
    袁绍出征前,就在针对河内大营的方向,布置了何茂,王摩等多位将领,沿线值守。
    张辽和赵云领命再袭黎阳。
    两人各统兵马,接近冀州防线。
    张辽说:“子龙只管绕其边城而过,疾行去完成州牧所命,我来应对冀州守军!”
    赵云答应一声:“文远多加小心。”
    张辽长笑道:“看我和子龙,谁先建功。”
    “善!”
    两人遂展开行动。
    赵云带两千精锐,策骑如飞,绕冀州面对河内方向建造的驻营而过,往东长驱直入。
    张辽则正相反,直冲敌军驻地,展开交锋,牵制袁军。
    却说赵云连夜带兵,闯入冀州边境。
    他疾行到隔日夜色再临的时候,才接近黎阳。
    此时黎阳亦是防备森严,袁绍数次传讯严守。
    冀州军收拢防线,全神戒备。
    而赵云在接近黎阳后,通过讯珠和已占据乌巢的曹操联系:“州牧,我部到达作战位置。”
    “用兵!”曹操回应。
    赵云收起讯珠,统兵就杀向黎阳往南的黄河渡口。
    没错,是黄河渡口,而不是冀州全力防备,大军驻守的黎阳。
    张辽在赵云去后,也从另一侧收兵,转而从河内方向南下。
    次日,张辽几乎和赵云不分先后,分别对延津、白马沿线,黄河两岸的渡口,展开争夺。
    若渡口丢了,有粮也运不过来,形同毁粮。
    这就是会打仗和不会打仗的差别,会用兵则能在看似稳定的战局中,找到敌人防守的弱点,用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胜利果实。
    袁绍全力防备黎阳,护持粮备。
    但赵云突然转而抢夺渡口。
    之前敌我都以为曹军要袭黎阳,其实是虚晃一枪,声东击西。
    包括张辽对白马津,延津的再次奔袭。
    连赵云,张辽在接到命令那一刻,也忍不住心生赞叹。
    渡口防务,相对松懈,破渡口和烧粮,效果一样,阻力却要小的太多了。
    而冀州运过黄河的粮食,都在乌巢。
    曹操亲占乌巢,再让赵云,张辽,双攻两岸渡口。
    乌巢被曹操占据后,他原地驻兵,在位置上,和原有的兖州军官渡大营,就形成了一南一北,反过来把冀州官渡大营,困在中间的格局。
    整个战局都因而变化。
    冀州军变成两面皆敌,还将面临缺粮的绝境。
    乌巢被曹军所得,冀州黎阳渡口被赵云所烧的消息,传到冀州军官渡大营,阳武两地,几乎成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袁绍闻讯,面色霎时惨白。
    此后数日,袁绍全力动员冀州军,疯狂反扑乌巢,想夺回粮备,都以失败告终。
    到一月上旬,冀州军的粮备,濒临用尽。
    让袁绍绝望的不是正面上的溃败,而是高览,张郃等将领,在绝境中,选择了降兖州。
    张郃,高览两人,都是冀州本土派。
    之前袁绍和沮授,田丰为首的冀州本土派,就很不愉快。
    且冀州部众多是士族共组,很少会忠诚到跟着袁绍效死的地步。
    张郃,高览亲自策骑,往乌巢找曹操投降。
    Ps:求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