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安石的变法,总体概括起来分为富国之法,以及强兵之法。</P>
还有一个取士之法。</P>
其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P>
其中富国之法为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P>
青苗法的实施,是因为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形成。</P>
国家虽然整体而言比较富裕。</P>
但是百姓们的生活却非常困苦。</P>
有很多贫苦之人,到了种植庄稼的时候,甚至于应该种地之时,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P>
所以为了能够让百姓们能够受益,能够种植粮食。</P>
一方面能够让百姓们,自己有饭吃。</P>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朝廷收到税……</P>
熙宁二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主要内容是:</P>
诸路以见存常平、广惠仓的一千五百万石钱各为本,如是粮谷,即与转运司兑换成现钱。</P>
以现钱贷给广大乡村民户,有剩余也可以贷给城市坊郭户。</P>
民户贷请时,须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由上三等户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贷请夏料。</P>
五月三十日以前贷请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别于五月和十月随二税偿还,各收息二分……”</P>
韩成在向赵匡胤说这些时,多少有些无奈。</P>
实在是这利息要的太高了。</P>
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甚至有百分之三十。</P>
关键是这还不是一年的借贷时间,只是半年的时间。</P>
不过,再想一想当时北宋那个时期,民间的高利贷高达百分之一百,甚至于到两百之后,就觉得有些释然了。</P>
官府所弄的这青苗法,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的话,利息确实是特别的高。</P>
但是和当时的情况来进行比较,又没那么高了……</P>
听到韩成所言,赵匡胤忍不住微皱了一下眉头。</P>
韩成所言的这青苗法,猛地一听似乎还挺不错,挺有道理。</P>
但是,再仔细一思索,就突然觉得有些不太好。</P>
问题也有一些太大了。</P>
有些过于一厢情愿。</P>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P>
这等事儿猛地一看,觉得确确实实是好的。</P>
也是在为百姓,为了大宋着想。</P>
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去,很容易引发各方面的问题。</P>
他总觉得这青苗法容易出事儿!</P>
“这青苗法,到后面施行的如何”</P>
赵匡胤望着韩成询问,声音里带着一些担忧。</P>
神色也显得凝重。</P>
他原本是想要听到,王安石变法当中的一些好消息的。</P>
可韩成才刚给他比较详细的说了一下青苗法之后。</P>
他心中的一些想法就变了。</P>
意识到了一些事情的不同。</P>
韩成道:“青苗法在推行之初,是挺好的。</P>
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P>
比如,由官府出面,遏制了民间的那些高利贷。</P>
给一些百姓提供了便利,让情况稍微有些好转。</P>
百姓和官府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P>
但是很快就变了味道。</P>
比如各级官府,在推行之时,会强制性让人前去找官府贷款。</P>
在归还之时,也有些诸多猫腻。</P>
除了规定了的应该归还的利息之外。</P>
往往还会通过其余的一些名目,来增加利息。</P>
甚至于,有的地方官府并不是给钱财,而是直接给的秧苗。</P>
但是,有些秧苗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