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会后,多位委员主动与她交流,纷纷表示支持该条款入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握着她的手说:“小姑娘,你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不该忽略的角落。”
与此同时,“素芬纪念馆”第二馆在贵州落成。不同于云南的山野风格,这座馆由当地苗族妇女亲手用夯土与竹材建造,外形如同一只展翅的蝴蝶。馆内依旧没有雕塑,只有二十四台老式录音机整齐排列,访客戴上耳机,便能听见不同方言诉说的故事。
开馆当日,一位七十岁的苗族奶奶颤巍巍走进来,听完一段侗语录音后突然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原来那是她三十年前被迫改嫁时被迫烧毁的情书内容,竟被女儿偷偷录下保存至今。老人哽咽着说:“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听见他的声音了……可我现在不怕了。”
这一幕被记者拍下,传上网后感动千万网友。有人留言:“原来纪念馆不只是纪念死亡,更是庆祝重生。”
春末的一个傍晚,小八独自回到最初创办“觉醒之家”的那间旧公寓。房子早已腾空,即将拆除改建社区服务中心。她站在斑驳的走廊里,指尖抚过墙上的划痕??那是某次深夜,一个浑身是伤的女人用指甲抠出来的求救信号。
手机响了。
是霍老爷子。
“丫头,我在楼下。”他说,“上来看看你。”
她愣住,随即快步下楼。老人坐在轮椅上,由秘书推着,身上披着一件深灰色呢子大衣,神情温和。
“您怎么来了?”
“答应过要来看你工作的起点。”他抬头望着这栋老旧的居民楼,“很普通的地方,对吧?可伟大的事,往往都从这样的地方开始。”
两人一起走上三楼,推开那扇熟悉的铁门。
屋里空荡荡的,只剩一张瘸腿的桌子和几把椅子。阳光斜照进来,灰尘在光柱中飞舞。
霍老爷子缓缓摘下帽子,轻声道:“你知道吗?我年轻时也见过类似的房子。那是六十年代,我妹妹被人打得差点丧命,家里却逼她忍耐。她最后跳了井。那时候没有‘觉醒之家’,没有一键报警,甚至连‘家暴’这个词都没有。人们只会说:‘女人嘛,哪有不挨打的?’”
小八怔住。
“所以我一直反对长亭插手你的事。”他看向她,“不是我不愿帮他,而是我太清楚这条路有多难走。可后来我发现,你做的事,比我妹妹当年勇敢得多。你不只是自救,你还点燃了火把,照亮了别人的路。”
他伸出手,掌心躺着一枚老旧的铜钥匙。
“这是我妹妹房间的钥匙,几十年没打开过了。现在,我想把它交给你。”
小八双手接过,指尖微颤。
“用它开启更多的门吧。”老人微笑,“包括那些锁住人心的门。”
夜色渐浓,霍长亭来接父亲。临走前,老爷子回头看了她一眼:“下次见面,我想听听孩子们的声音。让他们也说话,好不好?”
小八用力点头。
那一晚,她再次提笔,在日记本空白页写下:
>**“今天我们谈受害者,明天我们要谈孩子;
>今天我们建纪念馆,未来我们要改写教科书。
>暴力不会一夜消失,但只要还有一个声音愿意说出来,
>就说明光还没有输。”**
窗外,春风依旧拂过城市,穿过巷陌,掠过千家万户的窗棂。
某户人家的孩子正搂着妈妈入睡,嘴角含笑。
他知道,今晚不会再有争吵声响起。
因为他按下了床头那个小小的红色按钮??
那是“全民监督哨”为试点家庭安装的智能预警装置。
系统已自动记录环境异常音,并向社区网格员发送提醒。
五分钟内,身穿制服的社工便会登门巡查。
而在遥远的西北小镇,“素芬纪念馆”第三馆的地基正在浇筑。
村民们哼着新编的小调,一铲一铲将混凝土倒入模具。
歌声飞扬:
>“从前月亮照破窗,
>如今光照青砖墙。
>不求菩萨降慈悲,
>自己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