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养一只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溃了??那上面记载的,正是他对自己第一任妻子实施的精神控制手段。”
    小八怔住。
    “他还问医生:‘这些人写的……是不是也是我?’”
    她闭上眼,心头翻涌。施暴者终将面对自己的影子,而这影子,是由无数沉默叠加而成的。
    当晚,她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觉醒之家”官网发布重磅公告:启动“记忆归档计划”,将十年来收集的五千余份真实案例整理成非虚构文集《她曾存在》,所有收益捐赠给受创儿童心理康复项目。同时开放匿名投稿通道,鼓励更多人写下经历,“不必署名,只需说出真相”。
    舆论再次震动。支持者称其为“中国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社会实践”,反对者则攻击其“煽动性别对立”。某知名男性博主甚至发文嘲讽:“现在连做个丈夫都要提心吊胆了?难道女人就不能忍一忍?”
    话音未落,评论区瞬间炸开。
    一位网友贴出自己母亲的病历:因长期家暴导致双耳听力丧失70%;
    另一位父亲留言:“我女儿八岁,亲眼看见她妈被踹下楼梯。你说‘忍一忍’?那你来替她忍!”
    更有大批曾受助女性集体发声,晒出“全民监督哨”报警记录截图,配文:“我们不是在制造仇恨,是在争取活命的权利。”
    风波愈演愈烈之际,教育部突然传出消息:经多方专家论证,《家庭安全教育》课程拟纳入中小学必修体系,内容涵盖识别暴力、情绪管理、求助渠道等模块。试点城市名单中,赫然包括云南、贵州、甘肃等地的“素芬纪念馆”所在地。
    小八得知后久久无言。她想起多年前那个蹲在雪地里写作业的女孩,如今已是师范专业的大三学生,主动报名成为家乡的反家暴宣讲志愿者。
    命运的齿轮,终究开始转动。
    五月的第一个周末,知意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地正是北京首座“素芬纪念馆”。活动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她》。
    几天后,小八在书包里发现了那张作文纸。稚嫩的笔迹写道:
    >“我妈妈很勇敢。她不是超人,不会飞,也没有魔法。但她敢说真话,敢帮别人,敢在一个很多人假装看不见的地方点亮灯。
    >
    >有一次我问她:‘如果坏人再来找你怎么办?’
    >
    >她说:‘不怕,因为现在有很多人站在我身后。’
    >
    >我想,我也要成为她身后的人。
    >
    >所以我画了一扇门,门上有好多眼睛。每一只眼睛,都是一个愿意看清楚真相的人。
    >
    >这扇门,永远不会关上。”
    小八读完,泪水无声滑落。
    她把作文夹进日记本,放在春分夜那页之下。然后打开电脑,起草一封邮件??致全国妇联、教育部及司法部联合课题组,提议建立“家庭暴力预防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由“觉醒之家”提供实战案例支持,并吸纳幸存者参与教学设计。
    与此同时,霍氏集团宣布成立“女性领导力发展基金”,专项资助基层公益女性进修法律、心理学与公共管理课程。首批奖学金获得者中,有一位曾被囚禁在家十年的家庭主妇,如今已成为社区调解员;另一位则是曾在直播间揭露职场性骚扰而遭封杀的主播,现正筹备独立媒体工作室。
    六月初夏,第三座“素芬纪念馆”在甘肃张掖正式启用。这座馆建在戈壁边缘,外形如一座沙丘中升起的灯塔,外墙镶嵌着数千块碎瓷片,在烈日下闪烁如星河。馆内设有一面“无声呐喊墙”,访客可用特制炭笔写下心事,次日清晨由工作人员统一焚烧,灰烬混入陶土,制成纪念砖回嵌墙体。
    开馆仪式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走上台,颤巍巍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年轻时与丈夫的合影,背后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现实中,她被殴打了整整三十年,直到儿女成年才鼓起勇气离婚。
    “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恨他。”她哽咽道,“可今天我才明白,我不恨他,我只是终于敢说自己曾经很疼。”
    全场静默,继而掌声雷动。
    小八站在台侧,眼眶发热。她知道,这些声音或许无法改变过去,但它们正在重塑未来。
    当晚,她收到全国人大法工委正式通知:《反家庭暴力法》修订草案已通过初审,“未成年人目睹家暴”条款列入拟增条文,预计年底前进入表决程序。
    她拨通周婷电话,只说了三个字:“成了。”
    对方在那边哭了出来:“咱们没白熬那些夜。”
    挂断后,她走到阳台。城市的灯火如星海铺展,远处高楼LED屏正滚动播放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女孩按下红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