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按钮,画面切换为社工上门、母亲获救、全家入住庇护所的全过程。最后定格字幕:
>**“你不必习惯黑暗,因为你有权按下光明。”**
她靠在栏杆上,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霍长亭走来,将一件披肩轻轻搭在她肩头。
“累吗?”他问。
“累,但值得。”她靠进他怀里,“你知道吗?今天有个记者问我,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些事。我说,因为我记得那种感觉??当你以为全世界都听不见你的时候,突然有人回应了你。”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而现在,是你在回应别人。”
她仰头看他,月光落在他眼角细纹上。“你说,我们还能走多远?”
“走到每个人都敢说话为止。”他握紧她的手,“包括那些曾经伤害别人的人,也能学会道歉。”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而在这座城市某个不起眼的社区服务中心里,一场特殊的读书会正在进行。
主持人是一位前施暴者矫正项目的心理咨询师,参与者有五人:两名曾对伴侣施暴的男性,三位幸存女性,以及一名社工观察员。
轮到一名中年男子发言时,他声音低哑:“我一直觉得我是为了她好。她要是听话,我就不会动手。可看了你们收集的案例,我发现……我不是在爱她,是在恐惧失去控制。那天我把碗摔了,她缩在墙角的样子,跟我妈当年一模一样。”
一位女性静静听着,忽然开口:“我爸爸也是这样。每次打完我妈,他就跪下来哭。可下次,还是打。”
房间里一时寂静。
良久,另一名男子轻声说:“我想试试写封信。不寄出去,就当是对自己说的话。开头我想写:‘对不起,我不该以为沉默就是原谅。’”
窗外蝉鸣阵阵,阳光斜照进来,照亮桌上那本翻开的《她曾存在》。
同一天,西南某康复中心传出消息:陈宇完成阶段性治疗,自愿签署协议,加入“施暴者反思小组”,并同意将其诊疗记录匿名用于学术研究。他在一次小组分享中说:“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强者,不是能控制别人,而是能管住自己的愤怒。”
没有人鼓掌,但有人流泪。
秋天来临前,小八带着知意重返最初创办“觉醒之家”的旧址。这里已改建为“家庭安全社区中心”,一楼设有24小时求助窗口、儿童游乐区和心理疏导室,二楼是培训教室与档案馆。
施工队特意保留了走廊那道指甲划痕,并在外围加装玻璃罩,旁边立牌写着:
>**“这里曾有人求救。
>如今,这里有人回应。”**
知意仰头问:“妈妈,以后还会有人需要帮助吗?”
“会的。”她蹲下身,认真回答,“只要还有人觉得可以对另一个人动手,就还会有人受伤。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已经学会怎么保护彼此。”
女孩想了想,掏出一支彩笔,在留言墙上画了一双手,掌心托着一颗星星。
旁边很快有人添上一句话:
>**“你看,光是可以传递的。”**
冬至那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决定》,“未成年人目睹家暴”正式纳入法律定义范畴,相关救济措施同步落地实施。
新闻播出时,小八正坐在医院产科病房里。
她怀孕六个月了。
霍长亭握着她的手,电视里传来主持人的播报声:“此次修法标志着我国对家庭暴力的认知实现了从‘私域纠纷’到‘公共危害’的根本转变……”
她摸着隆起的腹部,轻声说:“听见了吗?这是你的第一个新年礼物。”
孩子踢了她一下,像是回应。
窗外,雪花悄然飘落,覆盖了城市的喧嚣。而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有更多的红色按钮被按下,有更多的录音机开始播放,有更多的孩子,在睡前听见了父母互道晚安的声音。
暴力不会一夜消失。
但光,确实在一寸寸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