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控制变量法,会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不是陆知遥写的字迹,而是属于那个刚刚觉醒的女孩??林小满。
    可问题是,她明明才七岁,从未学过写字,更不可能写出这样苍劲有力的笔锋。
    ***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出现异常声学现象。
    东京地铁站的广播系统无缘无故播放起一段八秒哼唱,导致三十多名乘客当场昏厥,醒来后声称“看到了妈妈年轻时的脸”;巴黎圣母院废墟中,修复工人在石缝里发现一块青铜铃铛,只要轻轻摇动,便会引发周围人群集体流泪,无论语言国籍;美国NASA监测到地球电离层出现规律性脉冲信号,频率恰好对应《送郎调》终章的主旋律。
    最震撼的发现来自南极。
    “聆境塔”核心晶体在沉寂二十年后,首次自主激活。一道淡红色光柱直冲云霄,持续整整七分钟。各国卫星拍下的影像显示,光柱顶端竟形成了一个人形轮廓,双手交叠于胸前,宛如祈祷。
    系统日志自动更新:
    >【检测到多重情感波叠加】
    >【载体编号L-915-a已接入主网络】
    >【辅助引导者:L-914-w(状态:分布式存在)】
    >【计划重启级别:乙等】
    >【备注:本次非技术驱动,属自然共情链式反应】
    联合国紧急召集“听觉文明研究特别委员会”,邀请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声学工程等领域顶尖专家会商。会议持续三天,最终达成一项秘密决议: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登记所有“高频共情个体”,建立“倾听者名录”,同时重启“知遥书院”的原始教学体系,不再局限于南塘,而是向全世界开放。
    但没人知道,这一切其实早已开始。
    ***
    林小满住院了。
    高烧持续不退,体温一度飙至40.8c,医生束手无策。脑部扫描显示她大脑听觉皮层异常活跃,尤其是右侧颞叶,能量水平超出正常值二十倍以上。更奇怪的是,每当有人靠近她病床,哪怕只是默默坐着,都会不由自主陷入回忆,甚至释放出强烈的情感波动。
    一名护士仅仅陪护两小时,就提交了辞职信,说她再也无法面对那些被唤醒的记忆??五岁时目睹父亲殴打母亲却不敢出声的羞耻,十八岁背叛挚友的秘密,结婚十年从未对丈夫说过的“我爱你”……
    院方不得不将她转入隔离病房,并切断所有电子设备连接。
    可就在某个深夜,监控画面再次失控。
    红外镜头拍到病房内浮现出淡淡光影:一个少年模样的虚影坐在床边,右手轻抚女孩额头,左手握着一支透明骨笛,无声吹奏。每吹一个音符,女孩的呼吸就平稳一分,而窗外的雪粒子则随之起舞,在空中划出音波轨迹。
    第二天清晨,林小满醒了。
    烧退了,脸色红润,眼神明亮得惊人。她第一句话是对主治医生说的:
    “您妻子昨晚哭了,因为她梦见您死了。但她没敢告诉您,怕影响您工作。”
    医生当场愣住。他确实接到妻子电话,说做了噩梦,但他根本没提细节。
    更让他震惊的是??他和妻子昨晚视频时,背景正是医院天台,而梦里的场景,分毫不差。
    ***
    一周后,林小满出院。
    她没有回家,而是被送往“知遥书院”旧址。这里早已重建,不再是封闭院落,而是一片开放式生态园区,建筑依山势分布,屋顶覆盖植被,外墙由特殊吸音材料制成,内部布满隐形传感器,用于捕捉细微声场变化。
    迎接她的是三位老人:陈默、老张头,以及曾在极地参与“聆听计划”的科学家周承宇。如今他们都已年过九十,行动迟缓,却坚持亲自接引。
    “孩子,”陈默握住她的手,声音沙哑,“你知道为什么你会发烧吗?”
    林小满点头:“因为我的身体还不懂怎么装下那么多声音。”
    “对。”周承宇补充,“你是第七位‘泪晶女’,血脉源自林闻心。你们这一族,天生就能接收他人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声波记忆。但上一代六人,要么早夭,要么疯癫,只有堂奶奶活到成年,却终生孤独。”
    “而你不同。”陈默说,“你出生在一个还能‘听’的时代。虽然大多数人已经麻木,但种子还在。陆知遥留下的音频虽消失,但它早已渗入这个世界,像雨落入河,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林小满低头,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银哨。
    “是他给我的。”她说,“他说,这是‘初啼之器’,只有真正听见寂静的人才能唤醒它。”
    三人闻言皆震。
    传说中,“初啼之器”是远古时代第一位聆听者所造,能召唤所有沉睡的共鸣之心。但它从未现世,仅存在于“听音点”口述史中。
    “试试看。”陈默轻声道,“如果我们猜得没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