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式,重新缔结‘集体遗忘契约’。而执行者,必须是血脉纯净的罪之后代,且真心悔恨。”
“可这些人确实是罪之后代。”沈清禾皱眉,“他们的祖先做过恶,他们选择赎罪,有何不可?”
“问题不在赎罪,而在**规模与节奏**。”沈墨沉声道,“短短半月十七人,全部死于同一模式:焚毁象征家族荣耀之地,手持证据,高呼认罪。这太整齐了,像被人引导。更何况,真正的悔悟不会让人疯狂自毁,只会让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而这些人的遗言,句式雷同,末尾都有一句‘愿天地重归宁静’??那是归墟誓词的最后一句!”
三人沉默良久。
李昭终于开口:“我们必须阻止这场‘赎罪潮’。”
“难。”沈墨摇头,“你现在越是禁止,越会激发人们的逆反心理。他们会认为朝廷想掩盖真相,反而加速投诚归墟意志。唯一的办法,是**提供另一种救赎方式**。”
“你是说……宽恕?”
“不是宽恕,是**转化**。”沈墨取出一枚青铜铃铛,铃身刻满细密符文,“这是我从昆仑墟带回的‘承罪铃’。它可以接收悔恨之力,并将其转化为守护能量,而非用于重启归墟。但使用它的人,必须具备双重资格:既是昭明血脉,又能承受万人之痛。”
她看向李昭:“皇帝,这次不能再躲在忆坛上了。你得亲自走一趟。”
七日后,圣旨颁行天下:凡愿忏悔先祖之过的后代,可前往长安昭明院登记姓名,参加“赎罪大典”。届时皇帝将亲自主持仪式,聆听每一家族的陈述,并代为向天地请命,求取宽宥。
消息传出,四方震动。数以千计的士族后裔纷纷启程赴京,其中不乏朝中重臣子弟。有人讥讽此举为“政治表演”,也有人泪流满面,称终于等到这一天。
赎罪大典当日,忆坛四周竖起九十九根白幡,每幡代表一个待赎之家。坛中央设一铜炉,炉中燃着由《罪录》残页、黑梅枝、承忆符灰烬混合而成的香料,烟气升腾,在空中凝成一片低垂乌云。
李昭身穿素袍,头戴白巾,跪坐于炉前。沈清禾立于左侧,手持《实录》,准备记录每一句供述;沈墨则隐于幕后,掌执承罪铃,随时准备镇压异动。
第一位登坛者是户部尚书之孙,年仅二十,颤抖着念出祖父曾在贞元年间奉命篡改灾民名册,致使三千饥民未获赈粮,尽数饿毙。他说完,伏地痛哭,请求赐死。
李昭并未应允,而是取笔蘸血,在《实录》上添注一笔,然后朗声道:“汝祖之罪,载入史册;汝之心诚,朕已见证。今以皇室名义宣告:自此之后,尔族每年须捐出三成家产,专用于救济灾民,并派遣子弟深入边远村落教授农技。此非赦免,而是**代偿**。”
青年愕然抬头,眼中泪水未干,却已多了一分清明。
第二位、第三位……接连不断有人登坛。有将军之后坦承父辈屠戮降卒;有御医子孙哭诉祖上为试验忘忧引毒副作用,秘密毒杀百余名孤儿;更有女子披麻戴孝,自称曾祖母便是当年被选为替身的宫女,被迫服假死丹,埋入乱坟岗十年不死,最终疯癫而亡……
每一桩罪行都被如实记载,每一滴眼泪都被见证。李昭始终跪坐不动,任风雨打湿衣衫,任心头痛楚翻涌。他的胸口烙印隐隐发热,仿佛母亲在地底与他共感这一切。
到了第六十三位时,异变陡生。
那是一名盲眼少年,由母亲搀扶而来。他自称姓林,先祖为天机阁叛徒,曾亲手烧毁七十二卷《昭明典》原本。说到此处,他突然仰头大笑,笑声凄厉,手中竟掏出一块黑色晶石碎片,猛地砸向铜炉!
“你以为这样就能终结归墟吗?!”他嘶吼,“只要还有人痛苦,只要还有人后悔,归墟就永远不会死去!它就在你们心里,在每一次想起过去时的战栗中重生!”
刹那间,晶石碎屑腾空而起,融入乌云,整片天空变成一只巨大的竖瞳,冷冷俯视人间。
“忆噬者……还未灭绝。”沈墨低语,身影一闪而出,手中承罪铃剧烈震荡,发出清越长鸣。
与此同时,少年身体剧烈抽搐,双眼流出黑血,口中继续说着不属于他的语言:“九十九人献祭完成七成,归墟将醒。你们以为破除晶石就自由了?可笑!真正的锁链,从来不在地下,而在人心深处对痛苦的逃避!”
李昭猛然站起,一把抓住少年手腕,将自己的血涂抹在他额头,同时高声吟诵:
“我以昭明血脉起誓:
不避过往之痛,不弃受难之魂,
不论罪愆深浅,皆许改过之路;
纵使天地崩裂,亦守真相之光!”
随着誓言出口,他胸口烙印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赤金光芒,直冲云霄。那巨眼发出一声不甘的咆哮,缓缓消散。
少年昏倒在地,手中晶石化为齑粉。
沈墨走上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