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新作《投名状》如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这是一个只有不到一秒的机会,因为狄大人早就料到庞青云不会入伙。
    同时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
    姜大人已经去南方,准备对庞青云下手了。
    庞青云不接这个话茬,狄大人马上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
    这时候,小说中陈大人的脸色异动!
    说明陈大人意识到,狄大人已经决心,默认姜大人对庞青云在那个时候下手了。
    于是陈大人给了庞青云最后的暗示:“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我看陈大人这个人还是很有良知的,这句话说的有点书生意气了,当着狄大人的面前说,太过。
    当然还是那个点,短篇小说,必须把该写的,能写的,揉搓在一起。
    庞青云仍然不懂形势的险恶,“我有公务在身,告辞了。”
    他竟离席而去。
    这时候狄大人最后的机会也给了,是时候不痛下杀手!
    “你山字营姓赵啊?”
    在这句话的影响后,庞青云不会再坐视不理。
    赵二虎拒绝背叛庞青云的情况下,庞青云先去除掉了赵二虎。
    符合姜、何两位大人的策略。
    在这一幕中庞青云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党,完全不屑于这些龌龊斗争。
    试想换一个俗人,可能狄大人一说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动,早就跪倒在地请求帮忙了。
    作为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人,庞青云面对斗争选择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协退让。
    狄大人要求杀赵二虎,庞就杀赵二虎。
    只要你们让我实现理想,我什么都听你们的还不行么?
    结果赵死庞亡。
    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姜大人亲自出手组织了对庞的刺杀行动。
    狄大人默认,陈大人没办法。
    姜大人打击陈大人,但陈大人只能吃哑巴亏,何况庞青云对他也不怎么亲近。
    姜大人杀庞青云的一个证据,是姜大人在南方“卧病”,实际却没有病。
    另一个证据是最后一幕三个人在一起喝茶,狄大人说:“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
    这里的“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其实是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热闹,少了一个姜大人就不热闹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庞被杀的时候姜大人,到底是在跟另外两人喝茶,还是独自在南方组织刺杀?
    “姜大人不在”这句话,我的猜测是当时姜大人应该在南方。
    总而言之,当所有人都把庞青云看做陈大人嫡系的情况下,庞青云保持“君子不党”的作风,没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
    自始至终,真正非杀庞青云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跟比自己排名高的陈大人斗。
    陈大人对庞青云一直是极力拉拢扶持的,总帮他说好话,可能真的把他当自己人。
    本来太后和狄大人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中立,但庞青云的不智行为使得这两人改变了中立立场,默认了姜大人组织对庞青云的刺杀。
    如果没有高层的政治斗争,庞根本不必死。
    如果庞在政治斗争中,正确应对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
    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应该为民请命要求免税,不应该面对拉拢不为所动,更不应该杀赵二虎自断臂膀。
    国家,朝廷,兄弟。
    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
    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
    可是庞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如果你要打击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办法是打击他的手下。
    姜大人对陈大人如此,对庞青云也是如此。
    庞想“不党”,但谁相信?
    清朝官场藏污纳垢,根本不配出现庞青云这样的人物。”
    又是鼓掌声,张有为也为之动容。
    没想到胡伟峰分析的也是如此头头是道。
    刘楚雄也极为认可的点了点头。
    不过胡伟峰哀叹了一声。
    “我是学历史的,对这方面有所研究,才分析出来的人物想法,而且短篇小说这样写,也确实很隐晦。
    毕竟里面太多的人物需要塑造,所以才觉得张作的写作手法已经炉火纯青,能这样把背景,人物融合的这么好,很少见。
    就像刘总编说的那样,这作品真的不说很少能在短篇小说里看到。
    就是我当编辑这么多年,也没看到过一篇,能超过《投名状》的书。
    我是很看好这篇小说的,至于销售量话,这东西真的需要市场去验证。
    就像《梁祝》在新浪微博上火了一样,又引发了一波购买潮。
    《投名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现在不认为普通的学生,或者对历史没有一些了解的人能看懂。”
    张有为也点了点头,称赞道:“胡主编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投名状》可能对销售有一定的印象了,要不我不发这部作品了?”
    “等等!”
    刘楚雄立马说道,生怕张有为收回去。
    “胡主编虽然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倾心》想和《风声》打对台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第一次活动巨大的成功后,就忘乎所以。
    《风声》杂志创办了十来年,才有了如此稳定的销量和成绩,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超越,就觉得《倾心》能够永远超越或者压着《风声》一筹,对吧?
    超越《风声》杂志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追赶的目标。不是每次都要畅销,夺冠。作者写的故事,不是每次都能打动到人心,我们编辑的作用,不是让作者选择出成绩的题材,是帮助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
    销量差不一定是故事差,我们也不可能一直是长青树。待会下班前通知所有编辑开个会,不能因为我们《倾心》第一期销售量这么好,就让手底下的编辑,绞尽脑汁的想着改编这类故事,我们编辑是辅助,不能强迫作者做事情,这样只会把作者逼走。”
    刘楚雄喝了茶水,转头看向了张有为。
    “张作,你放心,我们会发表这部作品,依然定在首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