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你看过《梁祝》吗?(4000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神渐渐黯淡下来。
    贴身的丫鬟来说:“小姐让你放心。”
    梁山伯笑了:“我当然是放心的。”
    这里借用了宝黛二人的经典对白,“你放心”千言万语都在这三个字里。
    当祝英台长发飘飘地站在父亲堂前,眼中多了不曾有过的从容和坚定,也多了少女的妩媚。
    她提笔用写下那首《月出》,父亲大为满意,女儿终可成为一个体面的媳妇。
    可只一句话,就让一切都走向了对立面。
    “我不嫁。”
    在这个暴雨之夜,梁山伯被祝府家丁乱棒打去,性命垂危。
    祝英台则被关进家门,所有的窗户被木板严实地钉上。
    当最后一缕阳光被斩断时,她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卧在房顶看蝴蝶的小女孩。
    当她颤抖着双手展开山伯的来信,一个字也没有,只有触目惊心的血迹,绽开如奇诡的花朵。
    祝英台撕心裂肺地扑打着坚固的门板哭喊。
    楼下人来人往,没有人表现出听见了的样子。
    其中最具魏晋风度的若虚和尚,是祝母旧日的恋人。
    他就是梁祝这个故事的前传,也似乎意味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未来。
    若虚和尚曾去过祝府,想为二人求一条生路。
    若虚和尚:“这池里的鱼,你应该放生。”
    祝母:“放他们出去,外面环境恶劣,适应不了,它们会死的。”
    若虚和尚:“变得不适应,是因为他们来自大海和溪流,世上根本不应该有池塘。”
    祝母:“说的很潇洒,你能放下就不会出家当和尚了。”
    祝母更不敢尝试的,是一代代人建立起的生存秩序的崩溃。
    她接受过命运的安排,她以为只要不死,祝英台也会像她一样。
    梁山伯撒手人寰了。
    祝英台出阁那天,她独对妆镜,泪流成血。
    路上是狂风大作,黑云压城。
    她跪在山伯坟前,大雨洗去脸上浓厚的脂粉,又见那个清秀娇俏的女子,洗尽铅华,一如懵懂无觉的昨日。
    只有他们,才能这样毫无伪装地默默相对。
    她一袭白衣,微笑着在狂风里向前。
    所有人在狂风中都像是小丑,蠕动,后退。
    只有她在前进着。
    若虚和尚在书房中,找到祝英台当年闲来无事画下的一对蝴蝶,纸已经黄得发脆。
    他在这同样黄得凄艳的晚霞中,缓缓撕碎这张命符一样的画纸。
    秋风疾扫,尽数吹走了纸屑。
    而最后的两片,在僧人宽厚的手心里化为两只蝶,一前一后,翩跹入夕阳。
    南朝民歌有“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之句。
    相比普通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在情感的真实性上,更接近这样坦荡赤诚的风格。
    搞笑的前半部分,使故事多了几分生趣。
    对人性和爱情肌理的细腻考察,又使得叙述格局,从小儿女之情中跳出,一跃而为命运悲凉的发声。
    所谓一咏三叹,如是。
    也应了那句:“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在故事中,从头到尾马文才都没有出现,因为造成梁祝悲剧结局的从来不是马文才。
    而是那个“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封建压迫的枷锁时代。
    张有为敲打完故事,打开了胡伟峰的邮箱,把《梁祝》拖入附件。
    在邮箱标题处打道:“你看过《梁祝》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