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你想成为我们,是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统兵将领为女真万户耶律余睹,麾下铁骑五千,配有火炮两架,昨夜宿营于白狼川。”
    “又是契丹降将带兵打汉地。”李岩冷笑,“果真是轮回不休。”
    他转身面对诸将:“诸位可知此战意义?这不是为了报复杀人掳掠,也不是为了朝廷体面。这是向天下宣告:即便武公不在了,我们依旧守得住家园!他教我们的不只是刀法阵图,更是‘民不可辱,土不可失’八个字!”
    众将齐声应诺。
    当夜,天降薄雾。李岩依武松昔日所授“影袭之术”,命五百死士化整为零,扮作牧民、商旅混入敌营周边。又令弓弩手埋伏于两侧山脊,待信号起时万箭齐发。
    子时三刻,一枚红色焰火冲天而起。
    刹那间,鼓声震地,锣鸣如雷。早已埋伏多时的护乡军全线出击。骑兵自两翼包抄,步兵正面推进,更有数十辆装满火油的驴车点燃后推下山坡,直冲敌阵。
    耶律余睹仓促应战,未曾料到这支“民兵”竟有如此组织与战力。更可怕的是,每当他试图突围撤退,总有小股队伍从意想不到的方向杀出??或是山涧密林,或是废弃窑洞,仿佛整片大地都在与他为敌。
    寅时末,战斗结束。斩敌千余,俘获战马八百匹,火炮一门,救回被掳百姓一百二十三人。耶律余睹重伤逃遁,途中坠马,被一名十七岁的护乡队员用柴刀斩首。
    捷报传回阳谷,书院内外一片欢腾。老仆颤巍巍地爬上院中桃树,摘下一枝盛开的桃花,供于武松画像前。
    “老爷,您看见了吗?孩子们替您打赢了。”
    然而李岩并未庆祝。战后清点伤亡时,他发现阵亡名单中有三个熟悉的名字??都是去年才从义勇学堂毕业的学生,最小的不过十六岁。
    他蹲在尸体旁,轻轻合上其中一人的眼睛,低声说:“对不起……我还是没能保护好你们。”
    那一夜,他独坐帐中,翻开一本泛黄的手札??那是武松亲笔所写的《治民兵略》,扉页上有八个遒劲大字:
    **以教代训,以民固疆。**
    他忽然明白,师父真正的遗志,并非仅靠一场胜利来延续,而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家。
    ***
    三个月后,汴京朝堂。
    少帝年幼,权臣蔡攸(蔡京之子)把持朝政,联合宦官童贯,意图借女真之势削藩边将。他们上奏称:“民间私练武装,名为护乡,实则结党谋逆,请即刻取缔‘护乡队’,严惩首脑。”
    诏书拟成,即将下发。
    消息传出当日,洛阳、太原、真定、大名等二十余府州同时爆发请愿。数千学子齐聚贡院门前,手持《武公疏议》原文,高呼:“武公言减赋税、查贪吏,今尔等欲废其遗策,是与民为敌!”
    更有数百名护乡队长联名上书,誓言:“若朝廷不容护乡队,则我等解甲归田,但遇外侮,自发抗敌,生死自负,不扰官府!”
    街头童谣再起:
    “武都头虽去,子弟遍山岗;
    锣声动天地,胡马不敢望。
    官家若相逼,民心尽成墙;
    拆了长城砖,也挡不住光!”
    李纲闻讯,立即入宫觐见太后。他呈上一幅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护乡队分布据点,以及近三年成功抵御外寇的战役记录。
    “陛下,”他沉声道,“这不是叛军,是武公留给国家的最后一道屏障。裁之易,重建难。一旦边防空虚,异日胡骑南下,悔之晚矣!”
    太后终被说服,否决诏令,并下旨承认护乡队为“民间自防卫所”,允许各县设教场、储兵器,唯不得僭越军制。
    消息传来,举国振奋。
    岳飞接到圣旨后,将其悬挂在飞狐岭旧营墙上,对着天空敬了一礼:“你听见了吗?你的种子,终于长成了林。”
    ***
    五年光阴流转。
    北方局势日趋紧张。女真灭辽之后,野心膨胀,屡次遣使索地,言语倨傲。朝廷内部主和之声再起,甚至有人提议割让河北三路以求苟安。
    就在此时,一个惊人的消息震动天下:
    **“崇德书院”联合二十州护乡队,在阳谷举行大规模联合演武,参演兵力逾五万,涵盖步、骑、工、侦、医各科,演练内容包括城防、伏击、粮道保卫、难民疏散等全套实战科目。**
    演武持续七日,秩序井然,调度精密,连前来观礼的几名枢密院官员也不得不承认:“此非乌合之众,实乃精锐之师。”
    最关键的是,全程无一兵卒扰民。百姓自愿提供饮食住宿,军队离去时,连一根柴草都不多拿。
    演武最后一天,李岩登上高台,朗声宣布:
    “今日之会,非示威于朝廷,乃明志于天下!我们不是叛军,也不是私兵。我们是武都头的学生,是这片土地的儿子!若有外敌来犯,我们必执戈而起;若有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