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把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龙老太太坐在红木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老刀”是地下党,他延误接应的事若被地下党总部追查,必然会牵扯出私会的女人;女人一旦被曝光,她的上司定会迁怒于她儿子,说他“管束不力”,到时候别说升职,能不能保住现有的职位都难。
    更重要的是,她暗中借着儿子的关系,与地下党也有过零星的情报交易,若是让地下党知道她坐视李有水夫妇牺牲而不援手,甚至可能牵连出她儿子,她多年经营的人脉网络就全毁了。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易中海。他搓着手,脸上带着几分慌乱,进门就压低声音说:“龙老太太,您看今晚这事……贾张氏那女人嘴没个把门的,要是她哪天把我‘提醒’她的事说出去,我这小命可就……”
    龙老太太瞥了他一眼,瞬间就明白了他的顾虑。易中海这点小心思,在她眼里跟透明的一样,既想借贾张氏的手除掉李有水这个“竞争对手”,又怕事后被灭口,更怕被街坊知道真相后戳脊梁骨。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悠悠地说:“易师傅倒是个聪明人,知道来找我。不过,要想保住你的小命,就得听我的安排。”
    易中海连忙点头:“您说!您说啥我都听!”
    两人一拍即合,一场掩盖真相的阴谋就此展开。龙老太太先是让人把“老刀”私会地点的目击者,一个守夜的老更夫和两个邻居,以“老家有事”为由,连夜送到了城外的偏僻庄子,对外只说“举家搬迁”。可她知道,这些人迟早会成为隐患,没过多久,就又让人借着“霍乱”的名义,给庄子里送了掺了药的粮食,那几个目击者从此便没了音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紧接着,龙老太太又让易中海去处理“线索”。易中海趁着夜色,偷偷在李有水家的窗台下、院门口扔了几张无关的国民党传单。那是他从厂里的宣传栏偷偷撕下来的,上面还印着“剿共”的口号。他甚至故意在传单上沾了点李有水家的煤灰,伪造出“李有水夫妇不慎接触传单,被人发现后举报”的假象。
    做完这些,龙老太太还觉得不够稳妥。她又找到贾张氏,塞给她一沓钱,假惺惺地说:“贾家的,你这次立了大功,这点钱你拿着补贴家用。不过你可得记住,以后有人问起,你就说‘看见李有水家藏着传单,觉得可疑才举报的’,千万别提其他的,不然侦缉队那边怕是会找你麻烦。”
    贾张氏本就贪财,见了钱更是眉开眼笑,连连点头:“您放心,我啥都不会说,就说看见传单了!”
    几天后,地下党暗中派人来调查李有水夫妇的死因,看到的“证据”便是那些国民党传单,再加上贾张氏一口咬定“是因为传单才举报”,又找不到其他目击者,调查方向果然被引偏,没人再深究“接应延误”和“易中海暗示告密”的事。
    龙老太太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笑了,她不仅保住了儿子的前途,还借机卖了易中海一个人情,让他从此对自己言听计从;而易中海也松了口气,以为自己彻底摆脱了麻烦。
    只有深夜里,龙老太太偶尔会想起那个寒夜的枪声,想起李有水夫妇被抬走时盖在身上的白布。她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冷笑一声,喃喃自语:“在北平这地界,要想活下去,就得心狠手辣。怪只怪他们挡了我的路,也挡了易中海的路。”
    而这场由私心与恐惧编织的谎言,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李有水夫妇牺牲的真相牢牢掩盖,直到多年后,才在田丹的追查下,一点点显露出狰狞的原貌。
    北平解放的鞭炮声划破夜空时,“老刀”正跟着接管小组清查轧钢厂的账目,他看着厂区里飘扬的红旗,心里却沉甸甸的。李有水夫妇牺牲的画面,总在夜深人静时浮现。没过多久,凭借地下党时期的“资历”和接管工作中的“积极表现”,他被任命为轧钢厂的杨厂长,穿上了挺括的干部制服,可每次站在厂门口,他都觉得那身衣服像枷锁,勒得他喘不过气。
    “秤砣”和“火柴”的境遇也大同小异。“秤砣”因熟悉街道情况,被安排到铜锣鼓巷街道办事处当王主任,每天处理着居民的琐事,却总在看到与李有水家相似的四合院时愣神;“火柴”则凭借当年在地下党负责保卫工作的经验,成了区治安队的陈队长,握着执法权,却始终不敢回想那个寒夜。他本可以救李有水夫妇,却因为“老刀”的失误和上级“不能暴露”的命令,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
    三人的日子看似安稳,心里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当年的失职,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们心底,既是对李有水夫妇的愧疚,也是对“秘密暴露”的恐惧。他们最怕有人提起1947年那个冬天,最怕有人问起“李有水夫妇为什么没能撤离”,更怕有人追查“接应小组当年到底出了什么事”。
    而龙老太太和易中海,恰好抓住了他们的软肋。解放后,龙老太太的儿子跟着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