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大凌河城堡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为,是该修建大凌河城,还是大凌河堡?”
    袁可立斟酌良久,最终选择支持杨嗣昌的四正六隅方案,说道:
    “臣赞同杨副总长所言,修筑大凌河堡。”
    “重修大凌河城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会把整个辽东兵马牵涉进去,再打一场大战。”
    “与其如此,不如修建个一千人的小堡,在大凌河谷立足,逐渐增加堡垒。”
    “如今有臂板通信,十里之内的城堡,能快速传递消息。这些堡垒联动起来发挥的作用,不见得弱于大城。”
    “臣以为在大凌河每十里修筑一个堡垒,远胜于重修大凌河城。”
    “孙督师打算用于重修大凌河城的一万三千兵马,可以修建十三个堡垒。”
    十三个堡垒和一个城池,哪个更能守住大凌河谷,在场的人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知道答案。
    所以在袁可立出言之后,李邦华、毕懋康等人纷纷偃旗息鼓,不再支持孙承宗的大凌河城方案。
    但是对现在大凌河堡方案,他们同样也不支持,认为霍维华这样的阉党余孽绝对不能起复,应该另派他人主持堡垒修建。
    朱由检见此问道:
    “众卿谁愿前往东宁,考察热兰遮堡?”
    “霍卿有把握守住一千人的小堡,是受这种棱堡启发。”
    “主持筑堡的将领,必须熟悉棱堡修建。”
    这个说法,群臣并不认同,李邦华道:
    “陛下,大明修筑的城堡何其之多,何必学习外人的棱堡呢?”
    “臣以为让辽东督师派兵,便能修筑一千人的小堡。”
    认为不用学什么棱堡,用传统的堡垒就行了。
    朱由检知道棱堡的防御能力,但是在没有实例的情况下,却无法说服群臣。
    最终在袁可立等人的建议下,下令道:
    “让孙督师从辽东挑选一千人,去大凌河修筑堡垒。”
    “记住,要提前告诉将士,这一千人就是敢死队――”
    “他们若是遇到建虏,别指望辽东兵马救援。”
    “最多由海军通过大凌河航道,给他们输送补给。”
    又说道:
    “霍维华的一千人,同样允许在大凌河一带筑堡。”
    “和辽东修建的堡垒形成掎角之势,协同抵御建虏。”
    “他若能够建好,以后就转入辽东军中任职。”
    “建不好的话,就仍旧流放海外。”
    让这两方人马,一同修建堡垒。
    到时候哪个建得更好、哪个防御力更强,遇到战事时自然能够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