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诛十族的来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定论。”
    “今日是成祖文皇帝忌辰,诸位就都议议吧!”
    群臣中倾向于给建文诸臣翻案的,见皇帝选在这个日子商议此事,纷纷感觉不妙。
    作为成祖之后,如果皇帝在成祖的忌辰否定成祖、给建文君臣翻案,那不就是不孝吗?
    群臣就是心再大,也不敢在这个日子和当今皇帝争论。更不敢逼着皇帝在今天,给建文君臣翻案。否则一个孝字扣下来,谁能承担得起?
    这让他们纷纷道:
    “今日是成祖皇帝忌辰,不宜谈论此事。”
    “臣请另择时日,商议建文之事。”
    朱由检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自《皇明通纪》这部禁书流传以来,天下间多有谈论建文之事者。”
    “甚至在万历、天启年间,隔几年就有官员上疏。”
    “朕登极后也不胜其扰,必须正本清源。”
    “今日之后,朝臣不得再争论建文之事,否则一律罢职、并且流放海外。”
    这么严厉的态度,让想要为建文君臣翻案的臣子感觉更是不妙,反对声音也更大,请求皇帝收回旨意。
    朱由检面对这些人的言语,面色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在他们声浪稍小之后,重申道:
    “今日畅所欲言,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
    “但是过了今日,必须以朝廷结论为主,不得再有异议。”
    “若是都不愿说,那就直接定论了。”
    这让群臣更是不满,就连早已和皇帝绑定的刘宗周,都站出来说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若是不能服众,陛下纵然做出定论,又有谁会信服呢?”
    “臣以为建文之事,应当从长计议。”
    朱由检对刘宗周还是很尊重的,若非看到他的奏疏,甚至都不想理会这件事。
    他见刘宗周出言,正色道:
    “现在不就是在议吗?”
    “先说说方孝孺的事情,先生为方孝孺编撰《正学录》,是很推崇他喽?”
    刘宗周同样正色道:
    “方逊志先生重节轻生,臣为其编撰文集,是为激励士气。”
    朱由检闻言说道:
    “那么先生以为,方孝孺被诛十族之事,到底是真是假?”
    “为何直到现在,还有方孝孺的后人?”
    这个问题,让所有臣子提起了心。今日要商议的事情,也终于走入正轨。
    刘宗周果然没有再纠缠是否要改期商议的事情,回应道:
    “方先生的幼子,被忠义之士藏匿,故而仍有后人。”
    朱由检眉头微皱,但是对这个说法无法否定,只能继续问道:
    “那么先生以为,方孝孺被诛十族为真?”
    刘宗周有些犹疑,回道:
    “此事实录未载,但是《立斋闲录》记载:”
    “今按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
    “如此多人罹难,诛十族当有其事。”
    朱由检闻言询问郑士毅:
    “南京锦衣卫簿,是否有此记载?”
    郑士毅急忙回道:
    “此事臣一时不知,可召南京锦衣卫查阅。”
    朱由检点头认可,吩咐郑士毅道:
    “命南京锦衣卫把相关簿籍带来,一定要查清楚。”
    “查抄多少、处死多少,都要确定下来,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这个态度,得到群臣认同。很多人认为皇帝还算公正,没有故意否认。
    朱由检对这种有记载的事情没有辩解,而是向群臣道:
    “一族之中,大约有多少人?”
    “难道八百多人,就能确认是诛十族吗?”
    “有没有人说清楚,十族都是哪些?”
    这个群臣就有话说了,兵科给事中陈献策道:
    “十族就是九族加上朋友。”
    “方先生拒不逆诏,成祖怒而夷其十族,朋友亦族也。”
    朱由检已经懒得生气了,询问道:
    “此说从何而来?”
    “都有哪些记载?”
    陈献策一时语塞,支吾着回应皇帝道:
    “祝枝山《野记》有载。”
    “《文学博士方孝孺》同样有载,此文收录方先生殉难事迹。”
    他其实是从《皇明通纪》上看到的,但是这部书是禁书,自然不能在朝堂上光明正大地说出来。
    在他说出两篇文章的名字后,朱由检道:
    “把它们都找出来,朕要好好看看。”
    这两篇文章流传颇广,朱由检决定商议建文君臣之事时,就让人搜集了相关资料,不一会儿就有人呈上来。
    朱由检先看《文学博士方孝孺》,把方孝孺的形象描绘得颇为高大,皱着眉头说道:
    “这篇文章的内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