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靖难年号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到皇帝的这个认识后,细思下纷纷点头,都认为确实如此。
    太祖选择朱允继承皇位,按嫡长子继承制肯定说不通。因为嫡长子继承制下,只有嫡长孙朱雄英的继承顺序高于叔叔,朱允、朱允都排在叔叔后面。
    只有按《大明会典》规定的嫡长房继承制,才能勉强说通。能让太祖嫡长子朱标的子嗣,继承顺序排在朱标的所有弟弟之前。
    大明的文官荫叙制度、勋贵袭爵制度,同样都规定嫡长子孙高于嫡次子孙、高于庶长子孙。《大明会典》有明文:
    凡荫叙,洪武二十六年定:用荫者,以嫡长子。如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如无,立嫡长子同母弟,曾玄同。如无,立继室所生。如无,立次室所生。如绝嗣者,傍荫其亲兄弟,各及子孙。如无,傍荫伯叔及其子孙。
    继承顺序完全是按房头来的,所以大明的继承制度,更应该称为嫡长房继承制,和唐宋等朝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
    察觉这点之后,一些仍旧支持为建文君翻案的,不由有些激动,认为找到了建文君继位的礼法来源。
    可惜,朱允越过朱允仍旧说不通,他们方才因为国本之争的事情,已经认同继嫡低于元嫡。
    朱由检对此感慨道:
    “太祖立建文君,存在两个过失。”
    “一是把嫡长子继承制改为嫡长房继承制,急切之间天下人尚未适应,不明其中深意。”
    “二是撇过元嫡孙朱允,立继嫡孙朱允为太孙,无论哪个礼法都说不通。”
    “建文之败,实源于此,他不是天下人都认同的、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所以他失德之后,成祖靖难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并且在攻下南京后,很快让天下臣服。”
    这点群臣是认可的,楚王等地方藩王、宋晟等地方武将,为何轻而易举就臣服成祖呢?
    还不是因为成祖是诸王之长,天下人认为他有资格继承太祖留下的基业。
    就连很多文官,内心都认同成祖继位的合法性。除了一些忠于建文君的臣子外,很多官员的反应并不激烈。
    在场的臣子都效忠成祖的后代,对于这种理由,更是不能反对――
    他们不可能说成祖没有资格继位,自己效忠成祖后人也不对。
    朱由检在取得这个共识后,继续道:
    “建文君曾经是天子,这点成祖承认,将他以天子之礼下葬。”
    “他是太祖册封的皇太孙,无论礼法如何,都有资格继位。”
    “建文年号,也当复用,记录建文君臣的事迹。”
    李若愚等为建文君臣抗争的臣子,闻言顿时大喜。因为他们终于从皇帝口中听到,要复建文年号。
    但是这件事情没完,朱由检又向群臣道:
    “但是成祖起兵靖难,难道就是错误吗?”
    “建文君在为太孙时,太祖问他如何对待诸王,他说:”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但是他继位后,却对诸王无德无礼、肆意削地废人,甚至逼死湘王,还想逼死成祖。”
    “故而成祖起兵,实是不得不为。”
    “这样记录成祖的事迹时,难道还要用建文年号吗?”
    “采用靖难年号,是否更恰当些?”
    这让群臣议论纷纷,很多人皱眉不已。
    因为靖难只是口号,从来不是个年号。
    但是成祖起兵后仍用建文年号纪事,就显得成祖仍是乱臣贼子、是在以臣反君,这是当今皇帝绝对不会答应的。
    所以皇帝提出靖难年号,和建文年号并列,解决这个问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