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银元发行和金融行业整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颇为精美。
    打造他们的工匠,都是手艺高明的老师傅。检验也很严格,为的就是让银元的价值立起来。
    京城的官员大多知道银元事关银圆券,对这种关乎俸禄的事情同样很重视。
    他们在拿到银元后,对此纷纷赞叹:
    无论是正面的“壹圆”四个字,还是背面的梅花图案,或者边缘的边齿,都让他们感觉很新奇。
    觉得它的外形,就比市面上的银币强。
    而且相比一两银子来说,一元银元的含银量,是实打实的一两白银。掺上一点铜后,总重接近一两一钱。
    所以实际使用中,它通常能兑换一两一钱银块、甚至还要多一点。
    这让银元更受官员欢迎,因为朝廷是按一两银子,给他们发赏、发俸。
    京城的商人也对银元很欢迎,因为它的含银量是固定的,现在也没有假币出现。
    他们不用验成色、称重量,就能直接用起来。
    以至于银元面世之后,市面上很快出现了银元价格,普遍比使用银块更优惠。
    还有很多商人、民众,在报纸上呼吁要多发行银元。
    户部银行的宝源局是极力制造,造一批就在户部支出时用一批。
    朱由检之前设想的打造一千万银元再发行,也被这个现象搅乱。
    他只能加紧催促皇家造币厂造银元,把宫里空闲的工匠,全都派了过去。
    吕祥这个在印刷上立下大功的,也被他派去皇家印钞厂,负责印制银圆券,尤其是专用纸张、油墨,以及印刷工艺。
    在印刷研究所组建一年多,并且因为报刊行业的发展、收取到大量专利费后。印刷研究所内部尝试了很多技术路线,积累了很多技术。
    这些技术用于报刊印刷或许有成本等问题,但是用于印钞,有的却很合适。
    吕祥就从中找到了一种成本比较高,但是质地柔韧、原材料产地很小的楮皮纸,定为印钞纸张。
    这种纸的颜色很奇怪,只有在特定的地点和季节砍伐,才能制造出来。
    朱由检猜测那块地方可能有什么矿物或微量元素,造成了这种现象。
    所以他在那个地方设立卫所看管,并且让锦衣卫监督,严格控制产地。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印钞纸流传到外界,被人造出假的银圆券。
    至于印刷用的油墨,同样是专用墨,而且字体、花纹所用还不一样,需要多次套印。
    除了套印之外,还采用水印、凹版等先进技术,由手艺精湛的工匠雕版。
    全程严格保密,防范银圆券被伪造。
    如果市场上发现假币,锦衣卫经情司会立刻出动,限期侦破案件。
    可以说,银圆券纸张虽小,却调动了朝廷的方方面面。朱由检登极后的成果,在这件事中充分展现――
    无论是技术还是配合的衙门、卫所,都是他登极后改革的成果。
    放在以前的朝廷,很难执行下去。
    这让朱由检颇是自得,觉得朝廷终于有了点他想要的样子。能够把他交待的事情,坚决执行下去。
    他现在已经预料到,银元和银圆券发行后,假币制造的主力,会从制造劣质铜钱,转向劣质银元和假冒的银圆券。
    必须要发动整个朝廷的力量打击,遏制假币泛滥。
    同时,因为第一批的银圆券,印刷上必然不够完善。朱由检还采用了一种后世不常见的做法,那就是给银圆券加上使用期限。
    每张银圆券,都要限期使用。在期限截止日前,去银行兑换银元或新的银圆券――
    过了这个期限后,只能去顺天银行或者应天银行,在相关人员严格检验后,才能予以兑换。
    第一批银圆券的使用期限是三年,以后是否会延长,要看纸张的柔韧性和油墨的着色力,只有保证它在长时间不破损、不掉色后,才会逐步延长使用时间。
    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同时也是朱由检收编金融行业的原因――
    他需要这些遍布各地的店铺,帮朝廷推行银元和银圆券。
    相比宝钞来说,朱由检定的银圆券要更小。以前一尺长的宝钞,被他缩减为六寸。宽度也缩减很多,只有三寸来宽。
    这让银圆券携带时更加方便,用纸也节省很多。
    银圆券同银元一样,被分为主币和辅币。
    辅币的面值有一分、二分、五分,以及一角、二角、五角。
    主币面值有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一百元是最大面值,对应一封银元。
    五十元则是半封,都有相应的卷筒存在。
    个人拿银圆兑换券兑换银元的时候,单日单次最高限额是一百元。
    再高的话钱庄、银铺可以拒绝,另外约定时间兑换。或者收取加急费,避免发生挤兑。
    这是朱由检给钱庄、银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