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华儿女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选出来的精锐都是这个样子,其它士兵还如何指望?
    所以他心里已经在想着,要不要换个武将,继续推进整军――
    毕竟军事可不比其它,效果必须要立竿见影。
    李邦华心里也在暗恨,因为京营参加大阅的人选,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
    没想到这些人在弓箭上表现得还不错,到了战阵之上,却根本没有战心。
    这让他在皇帝面前失了颜面,整军的成果也受到很多质疑。
    好在,皇帝在一众大臣面前,没有继续苛责。而是对白杆兵大加赞赏,认为不愧是军中精锐。
    而且还对领兵的秦良玉赋诗一首,赞道: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秦将军可谓当代木兰,将来必然是留名青史的女将。”
    群臣听着皇帝的赞叹,同样也凑趣地称赞起来。
    石马家虽然是土司,但是马千乘和秦良玉的一系列作为,无疑让他们得到了士人认可。
    甚至锦衣卫指挥佥事张道浚的妹妹张凤仪,还成了秦良玉的儿媳妇,两家结成姻亲。
    张凤仪的出身可不低,她的父亲张铨,是辽东死难的忠臣之一。爷爷张五典更是以兵部尚书致仕,张家连续两代出过进士。
    这样的家族都愿意和马家联姻,可见石马家和秦良玉的被认可度,很多人把她当成大明臣子看待。
    朱由检更知道秦良玉的忠心,知道她在历史上被南明追谥为忠贞侯。所以他不吝夸赞,还借用了后世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朱由检看来没什么,秦良玉听到后却极为欢喜。
    她最中意的,就是诗中的“中华儿女”四个字,意味着大明皇帝,没有把她外人看待。
    行礼谢恩之后,秦良玉道:
    “谢陛下赐诗!”
    “石马家虽是土司,却也是中华儿女。”
    朱由检之前没注意这一点,听到秦良玉特意提起,才想到此时没有中华民族的说法,念头一转大声道:
    “凡是华夏苗裔,都是中华儿女。”
    “马家身份是土司,却不改中华儿女身份。”
    “马家若想开藩,朕也可以将世袭土司职位改为爵位。”
    “朕对为国效力者,皆是同样看待。”
    正式确立了中华儿女的概念,和华夏、诸夏联系上。
    秦良玉闻言更是欢喜,险些当场就请求把世袭的土司官职转为爵位。
    好在她知道兹事体大,现在又不是讨论的时候,谢恩退了下来。
    在京营和西南有功将士的比试后,接下来又开始举行御营和巡捕营的比试。
    这两支兵马都是新军,是朱由检按照大队、中队、小队、什伍编组起来的。这次千人对战,两方各派出一个大队。
    同样是大队,人数有多有少。御营的人数少一些,只有五百多人。巡捕营的人数要多一些,多达七百多人。
    哪一方战力更强,要看实际表现。
    不同于之前的近战厮杀,御营和巡捕营,是火器化的军队。
    所以他们的比试,是从远处开始,远远地就比试放铳,看看哪方发射得更快点。
    火铳的使用也完全按实战要求,除了弹头是易碎的木屑弹丸外,其它都按实战。
    因为战法一样,两方的高低很容易看出来。士卒更加优秀、而且经历过实战的御营将士,明显比巡捕营更胜一筹,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打出四次齐射,胜过巡捕营的三次。
    而且铳声明显更整齐,不像巡捕营那样散乱。
    在接下来的阵法变化上,御营同样是更胜一筹,用时同样比巡捕营少、速度更加快捷。
    双方的较量几乎都是这样展开,根本就没有刚才的近战热血。
    除了御营和巡捕营自己外,其他人大多没有看出什么门道。
    不过接下来御营和西南有功将士的比试,就让他们知道这种战法的威力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