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火炮和轨道马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种轨距在他看来已经能承载两米多宽的车辆,满足此时所需。所以他之前并没有提出更宽轨距,而是打算等窄轨成熟以后再发展。
    没想到太仆寺的心很大,现在就想用宽轨。
    陈奇瑜向皇帝道:
    “800毫米窄轨最多能承载两米多的车箱,更宽会不稳当。”
    “这种车辆中间设一个过道,左右两边各坐两人都要挤。”
    “而且车辆还不能太大,否则一匹马拉不起来。”
    “臣等合计之后,认为两匹马拉车更适合,轨距也要更宽。”
    这是大明众多的人口数量决定的,陈奇瑜等人一开始就看不上窄轨,认为宽轨更合适。
    朱由检想了想后世的公交车,宽度大多在两米五到三米,两米出头确实有点窄。
    所以他就问道:
    “800毫米轨距不能承载两米五的车厢吗?”
    “1000毫米轨距行不行?”
    陈奇瑜对此回道:
    “1000毫米也不行,除非换用陛下说的工字型铁轨。”
    “但那样成本就高了,不如再加宽点,使用更宽的轨距。”
    “臣等造出的车厢,宽3600毫米,过道宽750毫米,每个座位宽475毫米,左右各三个座位,能并排坐六人。”
    “而且还能用双层车厢,上面也能坐人。”
    命人把双层车厢拉出,呈给皇帝观看。
    朱由检见他们连双层车厢都造出来了,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连双层客车都搞出来了。
    不过想想京城这么小的地方,人口就接近百万。他对陈奇瑜等人的选择也能理解,因为需求在这里。
    这么昂贵的铁轨,还要用两匹马拉,不使用双层车厢多拉些客人,何时能收回成本?
    所以他颔首道:
    “这种车厢的轨距是多少?”
    “最大能承载多宽?”
    陈奇瑜见皇帝认可这个,当即高兴地道:
    “陛下提出的工字轨非常稳定,只需要1400毫米就能承载这么宽的车厢。”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臣等以为可用1600毫米规矩,正好是800毫米的两倍,两种轨距并用。”
    “车厢的最大宽度可以定为四米,是800毫米能承载的近两倍。”
    “陛下出行之时,可以用更宽的车厢,乘坐更加舒适。”
    这个马屁,拍得朱由检很舒服。
    他是想把铁路限界定得宽一点的,以便后世运输火箭之类的大件物资,所以他貌似欣喜地道:
    “这种轨距的铁路限界,就和公路车道宽度一样,确定为四米。”
    “从轨道中间开始数,左右各两米不得有阻拦物体。”
    “两条复线之间,也要隔开安全距离,防止车厢碰撞。”
    让陈奇瑜等人,根据这个数字,确定1600毫米轨距的铁路限界等标准。公路车道宽度标准,也要和它统一。
    至于800毫米轨距的铁路限界,被朱由检定为最大28米。方便将来由木轨换为铁轨后,承载更宽的车厢——
    至少要能左右各放两个座位,运载更多客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