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钱谦益践行恒产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样能一年两熟的,相比北方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一熟的地方,恒产者需要的田亩就更少。
    所以他认为北方恒产者亩数,应该定在三十亩;南方则要低一些,可以定在二十亩。
    至于塞外和海外,因为刚刚开发,定在五十亩、一百亩,都很符合情理。
    朝廷要保障每个主动移民的家庭,都能成为恒产者。把没有土地的流民迁往海外,建设都是恒产者的小康之世。
    这篇在《大同报》上发表的文章,影响远比《明报》上张溥用其他笔名发表的文章影响力大。
    因为它明确提出了,如何在大明建成小康之世――
    只要大明在海外开拓的土地足够多,所有人都能成为恒产者。
    现在一无所有的流民,都能在海外成为恒产者家庭。
    刘理顺之前就提出恒产者家庭属于小康之家,最早把恒产论和小康大同理论结合起来。他在看到这篇文章后,写文章热情洋溢地称赞。
    并且以自己在涿鹿区政务署处理政务的实例,指出把北方拥有三十亩土地的家庭定为恒产者,符合现实情况。
    建议把三十亩到一百亩定为小康家庭,和普通民户缴纳一样的赋税。
    一百亩到一千亩定为富裕家庭,一千亩以上则是富豪家庭,需要征收有产税和超级有产税。
    这篇文章,显然给京中盛传的有产税加了一把火。因为刘理顺已经提出,要在涿鹿区试行。
    如果没有人提出反对,那么这条政策,就可能在将来试行在整个北直隶。
    北直隶的民众,显然对此很关心。普通民众难以在报纸上发表意见,但是士子能发表意见的就多了。
    这些士子能够读得起书,不说大富大贵,至少比普通人状况更好些。而且在考取秀才和举人后,家中增加了很多土地。
    他们纷纷认为,从一百亩开始征收有产税,实在是太不合适了。应该只对一千亩以上的富豪家庭,征收超级有产税。
    还有些一点税都不愿加的,在报纸上对有产税激烈反对。
    整个京城的舆论界,剧烈沸腾起来。报纸的销量也节节升高,并且依靠太仆寺渐渐在各地设立的邮递公司,影响到整个顺天府和北直隶。
    很多北直隶的地主都听说了这件事情,而且因为利益上的相关,不得不卷了进来。
    这些人态度不一,而且需要表达。一些地主开始雇佣士子,把他们的意见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让记者和撰稿人这个职业,开始火热起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