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义务兵和田产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辽饷。
    对于这点,朱由检道:
    “户部和兵部加强对这件事的监管,只要在朝廷承认的正规军中服役,该免的辽饷就要免。”
    “朝廷征收辽饷的目的,就是平定辽东叛乱。”
    “他们当兵服役,是更直接的出力。”
    “朕希望早日平定建虏,免去辽饷这个加在民众身上的负担。”
    这番话可谓语重心长,因为他不止一次提出,要免去辽饷加派。
    群臣见皇帝真的开始免辽饷,不管心里怎么想,都要称赞一二――
    即使皇帝是为了推行义务兵役制,只给服役的义务兵减免辽饷,他们也必须承认,当今皇帝不贪财,是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人。
    有了这个政策后,如果真有人家交不起辽饷,那就可以去当兵,当义务兵服役。
    这个政策,也因此在朝堂上得到通过。朱由检在当前的兵役制度上,终于撬开了一点口子――
    义务兵这个概念,正式登上舞台。
    虽然距离全面义务兵役制还有很长距离,但是朱由检却有耐心。
    他首先需要义务兵被人接受,然后再推行义务兵役制。
    这样在以后真的遇到危机时,他就有可能向所有适龄人员征兵,进行全面动员。
    大明的战争潜力,会得到前所未有地释放,战胜一切危机。
    而且,当兵服役能够获得选举权、还有可能成为军官获得被选举权,这会提高将士在民间的认可度,提高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人们会逐渐习惯有人当兵,不再把兵役视为洪水猛兽,甚至会当做一种提高身份的道路。
    不过这些都是远景,朱由检现在的要求是,武官或有服役经历的议员,至少达到一成五。
    其他议员也要严查纳税情况,尤其是辽饷加派。
    既然他们不愿服役,缴纳辽饷就不能少。朝廷需要饷银,给打仗的士兵发饷。
    在经过这个插曲后,朱由检正式认可了,刘宗周提出的以天津区为试点的提议。
    至于另一个试点,刘宗周等人打算放在沧州。
    这个作为陕西灾民目的地的地方,如今急需要加强管理,设立城区三署。
    所以刘宗周提议,把沧州改为沧州区。并且在河间府增设一位同知,在沧州建立行署。
    对于这点,朱由检满口答应。
    河间府有两个州、十六个县,对于这样的大府,朱由检原本是打算拆分的。
    但是在有了行署制度后,他决定把河间府的两个知州改为同知,建立行署分掌一块地域。
    所以河间府除了把静海县划入顺天府外,不用继续。临近它的保定府和真定府,却需要拆分一下。
    因为保定府有三州十七县,真定府有五州二十七县,辖区都实在太大了,几乎能赶上顺天府。
    朱由检把保定府南部和真定府东部拆出来建立冀州府,与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一起,作为北直隶中部的四个府。
    这样拆分之后,保定府仍旧增设了两个同知、真定府增设了三个,可见两府州县之多、管辖地域之广。
    再往南的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地方都不怎么大,只有九到十个县,州也只有大名府的开州。
    朱由检只是把开州知州转为大名府同知,就解决了三府的撤销州级。
    整个北直隶的州改府县工作,就这样宣告完成。
    不过这还没完,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指出,应该把彰德府划入北直隶:
    “彰德府古称邺城、又曾称为相州。”
    “这里古时属于冀州,本朝赵王也被册封在那里。”
    “而且漳水等河流属于海河水系,若要整治海河,离不开整治漳水。”
    西门豹治邺就曾整治漳水,这点朱由检是知道的。
    彰德府这个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也确实属于河北。
    但是划归河南也未尝不可,毕竟西门豹是魏国人,当时邺城属于魏国。
    后世彰德府城所在的安阳等地,也是属于河南。
    朱由检对调整省级区划更加慎重,仔细询问群臣道:
    “既如李卿所言,彰德府为何划归河南?”
    “有谁能说清楚吗?”
    精通地理的杨嗣昌道:
    “彰德府划归河南,是太祖年间的事情。”
    “太祖以南统北,彰德府深入赵地,西临山西,东靠大名府。”
    “只要掌握彰德府,就能向西进入山西,向东进入大名府、进而东入山东。”
    “故而太祖把这块地方划入河南,和卫辉府、怀庆府并称豫北三府。”
    “在此之前,豫北三府属于前元的中书省。”
    朱由检听到这些,明白了彰德府北划归河南的原因,同时也听出了杨嗣昌的隐藏意思:
    那就是太祖以南统北,并且定都南京,所以他需要把彰德府划归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