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你永远是个保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梁小敏心里的怨气已经快要压制不住了。
    自从前些天郝健跟她表示“你没有资格跟李野对话”之后,梁小敏的心里就开始窝火。
    【一帮小人得志的泥腿子,穿上一身新衣服,就忘了当初的穷酸样了?】
    ...
    那歪果仁个子很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头发乱蓬蓬的像刚被风吹过,手里攥着一叠图纸,嘴里叽里咕噜说着英语,情绪激动。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拦在他面前,用生硬的英语劝他冷静,那人却不依不饶,直往秦广方向冲。李野眉头一皱,本能地往前半步,把董善挡在身后。陆知章也迅速反应,低声对身旁的保卫科长说了句什么,那人立刻带人靠了上去。
    “等等!”秦广突然抬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缓步上前,用流利的英语跟那外国人交谈了几句。那人脸色渐渐平复,但依旧愤愤不平地挥舞着手里的图纸。秦广接过图纸快速翻阅,眉头越皱越紧,末了叹了口气,转头对李野说道:“这位是德国MAN公司的技术顾问汉斯?穆勒,我们正在合作研发新型涡轮增压系统,刚才这份数据是他连夜赶出来的,结果被一分厂的审核组卡住了,说参数不符合我们的安全冗余标准。”
    李野一听就明白了七八分。这种事在外企合作中太常见了??外方追求极致性能,中方讲究稳妥可靠,尤其是重汽这种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企业,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出一点岔子。他看了眼汉斯,对方正用一种混杂着frustration和respect的眼神盯着秦广,显然对这位中国工程师既恼火又服气。
    “老秦,你处理得没错。”李野点点头,“咱们的车是要上青藏线、走戈壁滩的,不是在德国高速上跑巡航。安全性永远第一位。”
    汉斯听懂了这句话,猛地抬头看向李野,目光锐利如刀。李野迎着他视线,平静地回望。两人对视三秒,汉斯忽然咧嘴一笑,用中文说了句:“你……也是搞技术的?”
    “以前是。”李野笑了笑,“现在管人比管机器多。”
    秦广趁机打圆场:“李总当年可是咱们厂最年轻的发动机调试专家,七九年那台6105柴油机的冷启动难题,就是他带着团队三天三夜攻下来的。”
    汉斯眼睛一亮,竟伸出大拇指:“厉害!我听说过这个案例,在欧洲期刊上有论文引用过。”
    气氛一下子缓和下来。李野顺势拍拍汉斯肩膀:“走,一起去会议室,咱们三方坐下来谈。数据可以改,目标不能丢??我们要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高端重卡,不是谁的附庸产品。”
    一行人转入研发楼二层的会议厅。董善全程沉默观察,直到落座后才轻声对李野说:“你刚才那句话说得漂亮。‘不是谁的附庸’??这话得记进纪要里。”
    李野没答话,只冲他眨了眨眼。
    会议开了两个半小时。期间李野几乎没怎么发言,而是不断引导汉斯与一分厂的技术组长张卫国直接对话,自己则在笔记本上记录双方的核心诉求。他发现张卫国虽然口音浓重、表达磕绊,但逻辑严密、数据精准,几次指出德方模型中的环境适应性缺陷,比如高原空气密度、沙尘颗粒磨损率等参数未做本土化修正。而汉斯起初不服,拿出德国实验室的模拟报告反驳,却被李野一句“你们的风洞里吹不出塔克拉玛干的风”逗得全场哄笑,连汉斯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最终达成共识:保留原设计80%架构,其余20%由中方主导优化,增设三级过滤系统和低温预热模块,并约定三个月后进行联合路试。
    散会时已近中午。陆知章提议去食堂吃饭,说要让董主任体验一把“重汽人的日常”。董善欣然应允。一行人步行穿过厂区主干道,阳光洒在灰蓝色的厂房顶上,远处传来锻压机低沉的轰鸣,像大地的心跳。
    食堂是典型的八十年代国企风格:水泥地、白瓷砖墙、长条桌配塑料凳。饭菜窗口上方挂着红布横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饭的大姐动作麻利,看到陆知章还特意多舀了一勺红烧肉:“陆厂长,今天贵客临门啊?”
    “可不是嘛!”陆知章笑着递过饭票,“这位是集团来的董主任,以后咱厂的事儿还得多多关照。”
    董善连忙摆手:“别别别,我就是来学习的,您给我打一碗米饭、一份青菜就行。”
    李野一把按住他手腕:“到了这儿就得听我的。今天这顿饭,不吃饱不准走。”转头对窗口喊道,“师傅,来两份糖醋排骨、一份粉蒸肉、一份蒜蓉空心菜,再来四个馒头!”
    众人哄笑。秦广摇头:“你还真是了解咱们食堂的战斗力。”
    饭桌上,话题自然转到了人才问题。牛红章终于找到机会插话:“李总,刚才你说扩建计划涉及就业安置,具体是个什么路数?”
    李野夹了块排骨,慢条斯理嚼完才开口:“部里最近在推‘三线企业转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