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我就是原作者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问。
    “现在嘛……”他眯起眼,“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半个月后,调查结果公布:赵建国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亲属虚构项目套取公款累计达十八万余元,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消息传出那天,厂广播站破例播放了一段《歌唱祖国》,歌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许多人驻足聆听,眼眶泛红。
    而我,在工会大会上被正式任命为财务监督组副组长。接过聘书那一刻,我下意识摸了摸胸口口袋??里面静静躺着那枚1965年的铜怀表。它不再只是纪念,而成了某种象征:正直可以传承,良知不会断流。
    秋天来得悄无声息。厂区道路两旁的梧桐叶开始泛黄,风一吹,卷着尘土打着旋儿飘落。我和林涛常在下班后去河边散步,聊些琐事,也谈未来。
    “你知道吗?”有一次他说,“我现在写稿子,总会想起你爸站在医院走廊里说‘清白还在’的那个样子。那种力量,比任何口号都真实。”
    我笑了笑:“所以他总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影子。”
    十月国庆前夕,市总工会组织了一场“劳模事迹宣讲会”。轮到我爸发言时,他已经七十有六,走路需扶拐杖,说话也不如从前利索。但他坚持不用讲稿,站在台上,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
    “我这一辈子,就守住了四个字??问心无愧。我不求别人记住我,只希望将来的孩子们走进工厂时,能看到干净的账本、挺直的脊梁,和一颗不蒙尘的心。”
    台下掌声久久不息。我坐在第一排,看着他佝偻的身影映在幕布上,忽然觉得那身影竟无比高大。
    会后几天,家里来了位不速之客??李薇。她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外套,手里提着一小筐苹果,站在门口低着头,不敢看我们。
    “阿姨走得早,这些……是我妈生前种的果树结的。”她声音很轻,“我想,该还回来了。”
    我爸愣了一下,随即让进屋,倒了杯热水给她。两人坐着,谁都没提往事,只聊了些天气、收成、街坊近况。临走时,我爸从柜子里取出一本旧相册,翻到一页,指着一张合影说:“这是你爸和我在青年突击队时拍的。那时候我们都相信,只要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李薇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眼泪无声地滑了下来。
    她走后,我问爸:“你不恨她吗?”
    他摇摇头:“恨解决不了问题。她父亲错了,可她也是受害者。咱们工人讲团结,不只是对自家人,也要给迷路的人留条回头的路。”
    腊月到来时,一场大雪覆盖了整座城市。清晨推开窗,只见天地素白,老槐树挂满了银条,海棠枝桠上堆着厚厚的雪,像开了一树冬花。我骑车去厂里值班,路上遇见几个晨练的老工人,纷纷跟我打招呼:“陈师傅的儿子,越来越像他爹啦!”
    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明白,我不是“像”他,而是在努力成为他那样的人。
    年终总结会上,厂长宣布了一项决定:将以“陈建国式清廉作风”命名内部廉政教育品牌,并设立“年度诚信职工奖”。当我代表家属上台接受荣誉牌匾时,全场起立鼓掌。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年轻的父亲站在领奖台上,胸前别着大红花,腼腆地笑着。
    年后开工第一天,我带着新入职的几名年轻员工参观档案室。在一排排泛黄的文件柜前,我打开那个熟悉的箱子,取出那本职工登记簿,翻到第207页。
    “这是我爸的信息。”我对孩子们说,“他一生没升官,没发财,甚至连名字都没出现在报纸上。但他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告诉我们:平凡岗位上的清白,才是最珍贵的勋章。”
    有个小姑娘举手问:“叔叔,那你以后也会这样吗?”
    我看着窗外初升的太阳照进车间,机器重新轰鸣起来,像大地复苏的心跳。
    “会的。”我说,“因为有人要织布做衣,有人要修路建房,有人要守住良心。我们不做,谁来做?”
    春天再度来临的时候,我爸办了退休手续。交接仪式很简单,就在车间门口摆了几张桌子,工会送了一面锦旗,写着“忠诚奉献三十年”。他穿着整洁的工装,戴着那枚褪色的党徽,郑重地把工具箱交到我手中。
    “以后,轮到你了。”他说。
    我接过箱子,沉甸甸的,里面有扳手、钳子、记录本,还有一张他亲手写的便签:
    **“账要一笔一笔算清,路要一步一步走正。”**
    那天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饭后我陪他在院子里散步。夜风微凉,海棠树的新芽已经冒头,嫩绿得能掐出水来。
    他忽然停下脚步,仰头望着星空,喃喃道:“小海啊,人这一辈子,就像种花。不一定人人都能开出牡丹,但只要根扎得深,哪怕在砖缝里,也能活出样子。”
    我搀着他慢慢往回走,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多年以后,当我儿子站在那张“三代同堂劳动家庭摄影展”的照片前,指着画面中的两个身影问我:“爸爸,爷爷和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会告诉他:
    因为我们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春风总会吹开冻土;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清白或许微不足道,但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守住底线,就能撑起一个时代的尊严。
    那年花开1981,花开的不只是季节,更是人心深处那一抹不肯熄灭的光。
    而这束光,至今仍在照亮前行的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