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起床后,李龙觉得好像没有宿醉后那种头晕头疼感觉,反倒挺舒服的。
昨天父子三个人喝了两瓶老窖,老爹李青侠喝的少点儿,大多数是兄弟两个喝的。
到最后喝完,都没醉,反而很开心也很清醒。
...
雪落得越来越密,像一层层白纱裹住了整个七队。颜星楠合上那本农业手册,炉火映着他半边脸,冷峻而沉静。窗外的风刮得窗框嗡嗡作响,仿佛在催促什么。他盯着纸上那行字:“风险虽高,若成,则利十倍”,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但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他起身走到墙角,从木箱里翻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铺在炕桌上。那是北疆棉区分布图,红笔圈了几处:玛纳斯、石河子、沙湾。李强前些日子提过,这几地已试种成功,亩产突破两百斤。可七队从未种过棉花,土壤偏碱,灌溉系统也不完善,贸然改种,等于是拿全队人的口粮去赌。
但他心里清楚,打瓜籽这碗饭吃不了几年。县里已经开始限制收购数量,说是“防止投机倒把”。再往后,光靠副业撑不起一家老小的日子。必须找一条新路。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杨苹苹抱着一床棉被进来,见他在看地图,便问:“还在想棉花的事?”
“嗯。”颜星点头,“我在算水渠怎么改,才能引天山雪水到南坡那片荒地。”
“你真打算种?”她把被子搭在炉边晾着,语气里带着担忧,“陶大强昨天还说,去年六队有人种棉,苗刚出就被风吹死了,连种子钱都没捞回来。”
“六队是瞎种。”颜星冷笑,“他们不懂覆膜,也不知何时播种,纯靠运气。我们不一样,我查了资料,也问过农技站的人。只要春播前整好地,用塑料薄膜保墒保温,再配上滴灌……至少有六成把握。”
杨苹苹看着他,忽然笑了:“你这人啊,一旦认准了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可你要真干,就得拉上全队一起。单打独斗,上面不会批地,也不会给化肥指标。”
“我知道。”颜星目光坚定,“我已经写了个方案,准备明天去公社递上去。就说咱们七队要搞‘集体承包试点’,自负盈亏,国家不兜底,但求一块试验田。”
“你疯啦?”杨苹苹瞪大眼,“这种话你也敢跟公社说?万一惹毛了领导,明年连打瓜都不让收!”
“所以才要讲技巧。”颜星轻声道,“我不提‘承包’,只说‘技术革新小组’,由青年骨干带头,搞科学种田示范。名字听着顺耳,政策上也沾边。只要批下来,我就有办法让它变成事实上的承包。”
杨苹苹怔了片刻,终于摇头苦笑:“你说你像不像个土秀才?愣是把政策嚼碎了重新拼。”
颜星没笑,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这不是为了我自己。李强能拉来汽车、能谈生意,顾博远敢跑银行汇款,白修名能在外面周旋,可咱这些人,总得有人扎下根来,真正改变这片土地。不然,再赚多少钱,也只是过眼云烟。”
屋外雪声渐密,炉火噼啪炸响。
第二天清晨,颜星冒着大雪骑车去了公社。接待他的干事姓王,四十来岁,戴副黑框眼镜,素来以刻板著称。颜星递上材料时,王干事扫了一眼标题《关于成立农业技术革新小组的请示》,眉头微皱。
“你们七队又要搞新花样?”
“不是花样。”颜星语气平稳,“是响应县里号召,推广农业科技。我们计划先试种三十亩棉花,全程记录数据,总结经验,将来可以向全公社推广。”
王干事哼了一声:“推广?你们连麦子都种不好,还敢碰棉花?你知道全县多少专家蹲点才搞出几个示范点?你们凭啥?”
“凭我们肯学。”颜星直视对方,“也凭我们不怕失败。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补贴,亏损自理;若有收益,愿上交三成作为集体积累。只求批准这块地,让我们试试。”
王干事沉默良久,手指敲着桌面。他其实早听说七队这两年搞副业发了财,账面上数字惊人。上级虽然嘴上批评“资本主义尾巴”,背地里却有人悄悄打听经验。如今颜星主动送上门来当“典型”,未必不是好事。
“那你这个‘技术革新小组’,组长谁当?”
“我。”颜星答得干脆。
“组员呢?”
“李强、梁小成、陶大强、杨苹苹,还有农技员赵建国。”
王干事眼皮一跳:“全是你们自己人?没有党员?”
“赵建国是预备党员。”颜星不动声色,“而且我们邀请党支部书记列席指导会议,每月汇报进展。”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王干事终于松口:“行吧,材料我收下。但有个条件??必须定期报送简报,接受监督。另外,试验期间不得擅自扩大面积,更不准私自买卖农产品。”
“明白。”颜星点头,“一切按程序来。”
走出公社大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