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城的兵丁在拆靠近他们城墙的汉民房子。」
「啊?」
「他们说,要清理出足够的安全地带,防止城中汉民有细作,从背后威胁满城。抚台,这是污蔑!」
王亶望愤怒的一拍桌子,失态大骂。
很快,二人不和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城中官佐皆忧心忡忡。
瑞明的自私骄横,更令城中所有人不满。
不过,也仅仅是不满而已,谁也没办法制衡他。驻防将军不受所在地督抚指挥,这是朝廷的规定。
……
当晚,回到书房。
王亶望忍不住窃喜,瑞明不识大局的举动某种程度上是为他开脱了日后的罪责。
虽然说前途未卜,可没得选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老王的心理素质还是极好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酣然大睡。
直到清晨,被仆人隔着窗子唤醒:
「大人,出事了。」
「贼兵攻城了?」
「并不是,是杭州城的商户百姓数百人前来喊冤,满城的兵丁抢了他们的银子,还抢了他们家中的女眷。」
王亶望一咕噜爬起来,穿戴整齐。
来到大堂,听着底下一群人的哭诉,逐渐明白了。
昨夜三更时分,旗丁突然从承乾门冲出,行动迅速又精确。
洗劫了数十家沿街铺子,将现银和布匹绸缎洗劫一空,又封锁了街道两头,闯入百姓家抢人,抢女人。
「诸位父老乡亲,本抚只能将此事奏报朝廷,待皇上裁决。满城的事,本抚台也管不了啊。」
说着,他还用袖子遮脸,假意悲伤。
百姓们还能说什麽呢,只能哭着回去了。
杭州满城已经变成了一座战斗堡垒,不仅戒备城外,也戒备城内。
王亶望望着如临大敌的满城,笑道:
「灵隐寺的大和尚,还是灵的!」
……
圆明园,
乾隆和一众军机处大臣传阅了两江总督李侍尧的军报。
「能在贼兵昼夜不停的进攻之下,坚守江宁城至今,李侍尧还是有点本事的。」
「皇上圣明。」
「阿桂从湖北发回急报,武昌之围已解,并击溃了白莲主力十几万人,正在追亡逐北。过年之前,湖北教匪之乱可基本平定。」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一群大臣表现的好似过年,喜悦到流泪。身居高位,多鹦鹉学舌,少讲带有强烈主观意识的话。
吧书69新
京城风大,话说多了容易灌一嘴风沙。
……
于敏中最近很是忧心,他老于家全族几百口都陷在江宁,这要是有个万一,想都不敢想。
他已经派人送去密信给在江宁当署理通判的大儿子,于运和,想方设法把家眷往江北送。
不论用什麽方式,都不能继续留在江宁。
乾隆又问道:
「江北大营筹建的如何了?」
「回皇上,第一批到位的绿营兵勇6200馀人。其中山东绿营2000人,河南800人,陕西2300人,余者是江北本地绿营。」
「军饷,军械呢?」
「江苏布政使钱峰钱大人全力筹措,扬州盐商踊跃报效,想来无忧。」
「好,好,钱峰做事还是认真的。」
「皇上,理藩院请旨,何时召见入京的土谢图汗和土尔扈特王公大臣。」
「兵部让两部调兵,两部汗王有异议吗?」
「回皇上,6日前两部汗王并无推诿,皆已派心腹回去调兵。」
「嗯,如此甚好,后日朕会在圆明园设宴招待他们。」
「遵旨。」
和珅突然站出来,又送上一个好消息:
「粤海关再次上缴税银90万两,另外广州十三行热心报效40万两。皆已入京。」
乾隆听的心情大好:
「广州十三行的所有行商御赐黄马褂一件,加六品内务府顶戴。」
「奴才替他们感谢皇上天恩。」
……
乾隆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帝王感觉又回来了。
心情大好,又忍不住连续赋诗3首。
随驾的词臣立即记录下来,待回家后细细推敲润色多拿出几版。再呈皇上御览,亲自选定满意的录入诗集。
宫墙之内,所有人都坚定的认为皇上乃是大清第一诗人,乾隆自己也是这麽认为的。
因为每次宫中大庆,大臣们奉旨作诗助兴。
文理都不怎麽通顺,意境更是下乘,还经常有做了三句半,最后差半句死活憋不出来的。
乾隆若看不过去就帮着补齐那半句。出丑的大臣无不受宠若惊,深为折服。
有时候,乾隆自己也觉得挺纳闷:
「每年的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作诗水平挺